当全球科技界还在争论AGI(人工通用智能)的伦理边界时,DeepSeek以“数字龙”之姿,已将《周易》“保合太和”的古老智慧注入算法内核。这款根植东方哲学的大模型,通过三个维度重构了数字化生存的人机关系:技术整合的和合性、系统交互的共生性、知识传播的共享性。
一是技术整合的东方解法:和合性。“和合”是达成和而不同、多元一体境界的关键路径,不仅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宽容性,而且也体现出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协作性与平衡性。DeepSeek的特征是汇合传承现有数字技术,和合共创当代前沿数字成果。DeepSeek的蒸馏技术凸显了知识整合压缩和高效传递,将“和而不同”融入“混合专家系统”的创造性扩展中,对英伟达芯片、开源算法等“数字本草”进行配伍,在保留知识密度的同时降低算力消耗,进而达成了万亿参数模型的知识密度有效迁移至千亿级模型的目标。这正是一种在和合中提炼、在提炼中生成的创化过程。
二是系统交互的生态进化:共生性。任何一个演化系统,都是对立统一、相互交合、共生交融的和合体。“天人合一”是共生思想源起的最早哲学理念。正如龙图腾融合多元生物特征,DeepSeek的交互系统集成了NLP(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多模态技术,其强大功能呈现的是其内生的逻辑推理与外生产业链接的交互共生。个体接入DeepSeek,一部百科全书就生成了;产业接入DeepSeek,一类新的“AI+行业”就成为了可能。在云南梯田,农民通过语音交互获取种植建议,系统整合气象数据、土壤成分和市场供需,实现传统农谚与卫星遥感的数据共生。DeepSeek使人们跳入数字化海洋,被巨量知识库包裹,被涌动创新波逆袭,被瞬时信息潮湮灭。一种一个人就能拥抱整个世界的感觉油然而生,甚至能去想象飞出地球般的“共生型”星际文明雏形。
三是知识平权的技术实践:共享性。“和合”逻辑的合理性在于场域中关系各方都具有共生性,这种和合共生性是包容的、开放的、互惠的、共享的。DeepSeek坚持“开源”原则,是一种具有彻底开放性的共同享有,它超越了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国界间的地缘隔阂、人际间的种族等级以及性别年龄等等的社会先在差异性。DeepSeek好像一下子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数字科幻世界,以前需要从学校、医院、研究所等专门部门获得的专业知识竟然可以在网络空间随手点击可得与反复充分共享。开源代码库日均下载量突破20万次,其中35%来自发展中国家,这种知识共享正在跨越“数字鸿沟”。DeepSeek不仅是随身带的图书馆,而且还是一个强大的“外脑”帮你逻辑推理、形成决策、撰写文案、议定计划,以至心灵沟通与对话等等。印度乡村教师借助微调后的本地化模型,可用12种方言生成教学课件。人类真正进入了“‘机’不可失”的开源、开放与共生、共享新时代。
随着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令人着迷的“数字地球”渐渐展露显身,“数字文明”使得“土地为界、主权为本”的国际关系传统转向“数域为界、以数权为本”全球国际关系新时代。“政治或权力天下主义”将被“知识天下主义”所替代。但共享性也面临挑战:医疗等敏感领域的知识开放需在数据隐私与公共福祉间寻找平衡,这恰是“致中和”思想在数字时代的实践命题。尤其是当“知识天下主义”遭遇地缘政治壁垒时,DeepSeek提供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动态平衡与和合共生式的“数字太极”——通过技术层的开源共享消解文化层的认知偏差,在算法中内嵌“求同存异”的交互机制。这条东方“数字龙”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算力超越或参数竞赛,而在于证明了:源自《周易》的“和合”智慧,能够成为化解AI伦理困境的元算法。DeepSeek是“知识天下主义”与“知识平权”的新旗手,它树起了承前启后、和合共生的人类数字文明里程碑,从而为东方和合共生文化向世界传递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作者系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