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金融体系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但仍面临着话语穿透力不足的挑战。提升我国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也是实现金融强国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从国际金融话语、国际金融话语面临的穿透力挑战、大语言模型应用与微调、大语言模型提升穿透力策略等方面逐次展开探讨。
“国际金融话语”是指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专家学者等主体在交流、讨论和决策时所采用的语言、术语和表达方式。“国际金融话语”涉及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政策、国际金融制度、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等多方面内容,具有专业性、国际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是国际金融领域沟通和决策的重要工具。由于国际金融的跨国性质,国际金融话语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便于各国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国际金融话语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需求。英语是国际金融话语最常用的语言。金融英语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工具,是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专业语言。高水平金融英语有助于参与跨国金融活动,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我国金融英语话语表述得是否准确、地道、符合国际金融通用表达方式和特征,就成为提升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的重要因素。
国际金融话语面临的穿透力挑战
话语穿透力是通过话语所能达到的“穿透”程度。广义上,话语穿透力所研究的内涵不仅包含文字和声音话语,还包括图像、视频、艺术、社会现象、大自然等一切可以产生共鸣的事物。话语穿透力可以突破人们的思维、文化和心灵的限制,传达信息和思想。通俗地讲就是说话说到点子上,要能说动别人,让对方产生兴趣,产生共鸣,达成意图。提升话语穿透力可采用精准到位的话语直击要点以产生共鸣和认同、使用逻辑清晰和有条理的话语以便于理解和接受、运用真诚和热情的话语以打动和感染人心等方式得以实现。
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是金融话语在专业性、国际性和动态性等方面对于国际金融世界所产生的作用程度。提升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有助于促进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更加明智地决策与行动,推动国际金融合作与发展,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提升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金融英语话语的表达水平,以期达到信息和思想的国际共鸣;二是提升金融汉语话语的国际化表达方式。本文重点聚焦前者,后者则可根据前者的处理模式进行相应变化以达到优化的目标。
已有研究虽有涉猎国际金融话语权,但未对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进行相关阐述。缺少金融“话语”本体的研究,未能聚焦金融“话语”本身进行研究;已有金融话语翻译研究未能有效融合现代语言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没有实现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述的有效提炼;已有研究侧重翻译研究,多采取人工经验判别和枚举方法,缺乏国际金融英语话语的数据对比及话语优化提升策略研究等。如果上述问题无法解决,将会产生很多非国际通用英语表述,不利于金融话语的表达,会大大削弱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随着兼具专业语料库大数据、语言智能、智能算法和机器翻译能力的大语言模型的不断升级换代,利用大语言模型解决上述金融“话语”本身、融合现代语言技术、语言大数据等问题具备了可行性基础条件。
大语言模型应用与微调
大语言模型是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们通过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的预训练,能够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展现出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利用大语言模型不仅可进行文本分类、自动文摘、机器翻译、自动对话、创意写作等文本生成任务,还可以理解并生成编程语言代码,辅助软件开发和调试。大语言模型虽可进行一般简单输出,但对于比较复杂和专业领域的任务,要达到专项和专业的现实使用标准,还需要对大语言模型进行三个层面的学习和训练:指令优化层面、素材遴选层面和参数架构微调。
给大语言模型提供什么样的指令,就会得到相应的答案。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答案,优化指令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新技能。需要根据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指令逻辑编排,多层级细化和优化,以最终达到较为满意的输出效果。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在指令中往往包含素材、语料、数据等的输入,以便于大语言模型进行学习和识别专有知识。就话语分析来讲,除了运用传统的语言语料输入提升模型输出效果外,还可以运用语义相似度技术,通过输入词向量数据信息驱动大语言模型匹配最佳输出信息。大语言模型的参数架构微调是提高模型在特定任务上性能的重要手段,参数架构中同时包含指令优化层面和素材遴选层面的内容。通过选择合适的微调方法、准备高质量的数据集、合理设置参数以及评估和迭代优化模型,实现高效微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创新微调方法将为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大语言模型提升穿透力策略
对于大语言模型而言,指令输入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输出质量的高低,通过优化不同的指令内容,发出环环相扣的逻辑指令,使大语言模型输出结果不断优化提高。具体到国际金融话语,可采用目标指引、语料素材学习、专用词语强化、向量数据库优选、长难句比对、特色篇章学习、迭代调校等强化处理手段。利用大语言模型提升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将汉语译为英语通达阶段;二是将英语与原语英语比对提升阶段。
将汉语金融话语译为英语之前,首先需上传相应英语语篇供大语言模型学习,然后上传所要翻译的文章,给大语言模型发出如“请根据上述学习内容,将所提供汉语文章翻译成国际金融专业英语表述文章”的指令。这样得出的英语译文无论在专业词语表述还是长难句子处理上都比直接让大模型翻译要好得多,可基本达到日常应用水平。如果想要更精准的英文表述,则需要进行更专业、更大量的语料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将国际金融汉英双语对齐文本直接供给大语言模型学习,这里之所以与通常所采用的直接投喂汉英双语对齐文本的做法不同,主要是为了防止并不具备很高话语穿透力的双语语料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英语译文表述效果,还可以进行最后一步,即将译文与类同英语原语文章进行比对,让大语言模型在英语表达习惯、惯用法、篇章格局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修正。如此就形成了大语言模型学习和产出的闭环:金融英语原语学习——专业和特色学习、句子和篇章学习——金融专业词语语料库和词向量词语库学习——句式学习与产出——金融英语原语比对修正。
由于大语言模型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随着输入产出数量的不断增加,多次迭代和不断调整,运行数次后进行一定的参数架构微调,在语言理解、对话交互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可以形成较为固定的国际金融话语产出模型。
跨学科综合研究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打造强大国际金融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我国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是实现金融强国目标的关键一环。结合国际金融话语的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所面临的挑战,运用大语言模型技术制定提升国际金融话语穿透力策略,优化金融英语话语表达水准,以提高国际认可度,将适合国际金融话语表达方式的中国金融话语意图传达到国际社会,用强有力的国际金融语言助力提升我国国际金融话语权,实现金融强国宏伟目标。随着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各种微调技术不断升级,构建具备自主思考决策和执行任务、融合金融专业词向量的大语言模型金融话语智能体正在变为现实。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金融话语翻译词向量倾向度优化研究”(24BYY1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