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成员对于相对丰裕而充足的社会财富的共同占有和分享。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它描述的是社会成员之间某种特殊的共同生存状态。不过,要想实现这样的状态,却殊为不易。它不仅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财富的高效生产与有效积累,而且需要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治理者具备相关意愿和计划,更需要社会伦理对于人际平等、普遍富足与整体和谐持有一种强烈而积极的价值诉求。诚然,作为一种社会性生物,人类始终通过某种形式而共同生存,但是,只有在特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下,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才会选择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成就高质量的共同生存。 【阅读原文】
一个民族如果在其现代化规划中没有共同富裕的维度,它会遭遇什么样的后果和危机?率先遭遇此问题的正是马克思的祖国德国。而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争论不仅成为“德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议题,甚至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回顾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这个片段及其内涵,无疑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原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关于公平正义的实践,而且是有关公平正义理论的“标识性概念”和核心范畴。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总结和体系构建,为推进和实现公平正义的“中国方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阅读原文】
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困境的一种政治筹划,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标识,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意蕴。当前,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实践的全面推进,进一步阐明共同富裕的政治哲学内涵,是深化共同富裕研究理论自觉,摒弃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历史实践的内在要求。 【阅读原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道路模式和目标模式的统一。我们应当在继承马克思理想性政治哲学维度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而推动现实性政治哲学的建构。 【阅读原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今天,要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在内容与形式上必须要与时俱进。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