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5-02-07
作者:查建国 陈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查建国 陈炼)2025年第一期上海东方青年学人沙龙近日在沪举行。会议提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呈现出旧的国际秩序松动失调与新秩序尚未探索成型的交织状态。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以及部分领域的风险与挑战不断增加等不确定因素,中国亟须在经济建设、国家形象建构、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方向改革。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认为,亟须建设好规范高效、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要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使得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以有机自变应对外界万变,向世界展示更加良好的国际形象。”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永杰表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广受认可,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形象要认真研究事物规律,加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整合交叉研究力量,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格局、魄力与能力,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能力与水平。要更加完善顶层设计,在总结经验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前瞻性、系统性、可预期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要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持续推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质产品。要有效加强综合保障,在融合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发挥好专家库人才交叉优势,使大国形象更加鲜明。
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但和平发展仍是大势所趋。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提出,法律法规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必须加强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正大步走向深蓝,要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好涉海条约机制、规则秩序、国际司法等方面的总体法律布局,从法治角度更有力地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持续推动理论创新,积极应对全球治理风险与挑战,为解决全球治理中的现实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会议由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等单位主办,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静(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