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坚实后盾,也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有效支撑。在此过程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涉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进程,也关乎每一个公民获得高质量的成长。这也意味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过程,蕴含着“时间性”,其最终标准也需转向个体生命及其成长历程本身。
人的生命成长的时间性
“人类的第一项伟大发现就是时间。”从教育本身来讲,教育目标是对人的成长的“筹划”,教育过程体现了生命成长的动态性,而教育结果则是个体成人最终形态的显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生命之量与质的辩证,是个体成人之辩证法在生命时间性上的展现。这也意味着,教育中所追求的短期结果与生命整体历程之间蕴含着个体成人的张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生命成长的时间性为基础,由此打开个体成人的整体空间。进言之,生命成长的整体时间性预设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身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丰富的个体成人历程。
“时间是对一般存在领域进行区分和划界的一种标识”,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尺度。对人来讲,如何衡量自身的成长,意味着如何看待自我生命成长的时间性。在教育生活中,人的成长被现实的教育时间所取代。儿童成为“学生”,作为制度化教育中的一员从而直接参与和感受着自身的“变化”。各种制度化的教育时间成为指引和支配个体内在生命时间的尺度。推崇效率、速度的时间制度成为生活秩序的来源,生命时常感受到压抑和紧迫。生命成长的完整时间被各种社会性时间所筹划、分裂。
为此,我们要在体制化的教育中摆脱技术化时间对生命成长的宰制,把个体的生命成长放置在一个完整的时空之中。换言之,个体的成人是在与万物之关联中不断打开的,时间意识即是生命对万物之延续、运动、变化的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自我生命绵延、变化和成长的理解。这也意味着,高质量的教育要以生命成长为中心,重思教育过程中所关联着的人之成长的“整体时间”。
第一,自然时间的境遇性是人的成长的现实空间。自然时间关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最初是以自然的时间为主来建构自己的生活秩序,“秩序……是从自然界摹仿来的。人类通过对浩瀚的天体规模的观察不仅发现了把秩序引入生活的模式,而且也找到了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日月星辰的位移与变化、自然万物的规律性生长是人类感受世界,从而有秩序生活的自然时间来源。自然时间是先在的和境遇性的,它为人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可供模仿的秩序与价值来源。无论现时代技术如何发展,都不能否认自然时间及其所包含着的人类最初和最具本源性的价值依据,这也是个体生命成长的现实空间。
第二,生命时间的体验性是人的成长的内在空间。生命时间是个体自我感受到的时间体验,它制约着个体内在的时间意识。一个不懂得调节自我时间体验的人,是无法感受到万物变化之美的,也无法完成对自我生命成长的“筹划”,注定成为一个没有生命感受性的人,其生命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柏格森把时间当作一种内在意识的“绵延”,“意识所觉到的内在绵延不是旁的,而只是意识状态的相互融化以及自我的逐渐成长”。生命时间的内在体验性意味着个体的成长、成熟即是内在意识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三,历史时间的延续性是人的成长的价值空间。历史时间处理的是人与传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累积性、延续性和传承性的。置身于历史中的个体成长是不断打开自我生命价值空间的历程。在朝向悠远的过去、永恒的价值及族类的整体生活之中,敞开自身成人之整体性、绵延性的历史视域。在此意义上,个体成人的节奏是回溯性的,是在历史的记忆之中打开当下,在价值传承之中开启未来。由此,生命成长的秩序性由历史所赓续的价值积淀来引导、修正。
因而,人的生命成长不仅依赖于客观的物理时间、内在的生命时间体验,也有赖于历史时间所给予的价值定向。如果说物理时间的地域性差别指引着人的成长的外在独特性,生命时间的体验性指引着个体形成独特的内在意识,那么历史时间所指示的文化传统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赋予个体生命以独特的价值性。
探寻中国式成人之道
中国的传统教育重视“成人”,这对当下以“成才”为追求的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间”意识,这些独特的体验与“成人”的教育相辅相成。这意味着,我们需直面传统,探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成人之道。
第一,敬畏自然。时间意识是“天人之际”的集中表达,指引着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建基于此的生命成长。“中国式的天—地结构体系,呈现出明显的伦理性特点,……中国人理想中由来自天的秩序,靠的是道德力量的维系。……其实质是一种‘天—人结构’。”中国式的“成人”由“天的秩序”及其所蕴含的“道德力量”共同建构,敬畏自然是首要的生命情感。与此相对,古希腊人虽也探究“自然”,但哲学化的思维掩盖了“自然”对现实人事的规范和导引作用。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转向“人间”便是这种思维的体现,即以人自身的哲学来拯救混乱的意见社会。这就意味着,中国人的生命成长历程是在不断融入自然的过程中,感悟“天时”,寻求道德的变化、发展、提升,在“天人合一”的时间体验中,实现个体在自然之中的道德性成人。
第二,务实进取。生命的短暂相对于时间流逝的永恒,催生出悲壮的时间体验。但这并没有消减中国人对待时间的积极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以当下之“时”奋发勤学,在有限的时间中实现生命的进取。与此相对,古希腊人持循环的时间观,人的发展是已经预设好的历史轮回,这就取消了现实生活的意义。中国人则秉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的运行是永不停息的“永恒”,人作为其中一员应永远不断地前进。这在社会生活中意味着要务实,在短暂的时间之中走向实践。以儒家为代表的入世精神即是这种生命之时间态度的集中表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带来新的创造的可能。个体成人即是在积极进取的“务实”之中,以有限的时间占有和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重视传统。中国的先民重视历史,即注重在历史之中守望文化传统。与此相对,古希腊人虽也重视回溯源头,但哲学式思维使其最终追溯到的只是一些结构性的元素、理念,而不是真实的人之历史。所以,中国是重视传统的国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历史便即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的人生经验。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生整个已往的经验”。通过感受和融入历史,人生的成长才会完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人正是在回溯传统之中,不断革新和创造。中国式的“成人”正是基于传统,在现实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进步”“变革”“创新”,而实现生命的完满。
如果西方传统关于时间意识的关键词是“哲学”“宗教”和“拯救”,那么中国传统时间意识的主题则是“历史”“万物”与“革新”。由此,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成人之道即要引导个体在持续展开着的现实生活之中,实现自然、人事与传统的内在价值秩序的统一,以生命的时之有限寻求意义的渐次生长,在变易之“时”中寻求价值的永恒,从而“在朝向整体之中”带出个体的完整成人。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