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运河作为人工开凿的水路,不仅改变了自然地理格局,成为交通和商贸通道,更承载了民族独特的文明基因,体现了人类的发展意愿及治理智慧,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纽带。在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交往历史上,从早期运河开凿到新时期运河经济再发展,中阿双方通过运河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文明交融和经济联动。
中阿历史上的运河建设与双边交流
中国自古就有利用自然河道疏浚拓宽,或开凿运河连通水路的水运治理思想。中国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凿建形成了十多个连接不同水系的运河河段。隋朝时期,隋炀帝对前朝分散河段进行二次修筑,形成了连通五大流域的南北大运河。元朝时期,新建的三条运河再次延展南北大运河水域,最终形成连通杭州与北京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成为区域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关键枢纽,这种文化开放性也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唐朝起,大运河因对接陆路与水路,成为西域穆斯林商人进入中国的重要途径。唐朝初期,穆斯林商人通过传统陆上丝绸之路行至中原,又沿大运河将商品运至南方。唐中后期起,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朝的阿拉伯商人将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商品、器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至中国,再沿大运河运入中国内陆市场。阿拉伯船只行至扬州后,向南经由江南运河抵达杭州,向西溯江而上至湘鄂,或沿淮河北上至洛阳、长安。在此过程中,运河沿线城市逐步发展起来。例如,扬州成为东西方海上通道的东端始终点之一;杭州也发展为东西方水运枢纽,特别是宋朝以来,大量穆斯林贡使、商旅聚居于杭州羊坝头一带。到元代,回回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他们或沿运河往返于中国南北各地,或沿河定居。阿拉伯文化元素也随着历代商人通过运河贸易在沿线城市传播开来。
同样,早期的阿拉伯地区,人们也充分利用自然水道,通过开凿运河,促进内陆与海洋更广泛地连接。两河流域是中阿海上往来最早的区域之一,据阿拉伯史书记载,5世纪前半期,幼发拉底河畔的希拉城下时常有中国商船航行至此。这一地区的运河工程,打通了内陆及海陆运输,形成海上丝绸之路西端重要的水运网。西方货品沿海运贸易线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东,进而融入大运河贸易网,中国商品则反方向流入阿拉伯地区和西方世界。
在阿拉伯地区,最著名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其开通可追溯到古埃及时代的尼罗河—红海运河。至19世纪,工业革命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创造了条件。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大幅缩短了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运距离,成为东西国际贸易的重要纽带和中东与北非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期间,苏伊士运河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区域。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体现了埃及通过控制运河实现国家经济自主的决心。同时,这一事件也是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反殖民斗争的象征,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反殖民统治的重要事件。从运河国有化到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国始终支持埃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苏伊士运河见证了中埃、中阿在反帝反殖、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和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共同价值观。
因此,从两河流域的古代运河到近代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地区的运河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连接点,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传播的通道。尽管苏伊士运河在19世纪才正式建成,但从古至今,阿拉伯地区的运河流域一直是中阿交流的枢纽。而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更具有民族独立与文化复兴意义,激励了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地区的反殖民运动,其意义和价值超越了经济交往,是中阿携手推动“全球南方”反殖民运动的标志。
新时期中阿的运河新蓝图
纵观中阿的历史,运河皆因运输而建,也因时运而兴。近年来,我国运河建设势头再起,安徽、广西、湖北、河南、湖南和江西六省区相继推出大型新运河建设项目,我国运河网络辐射范围进一步向中部腹地延伸。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航道整治、运能扩容也在进行。中国新运河建设计划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对运河价值的再认识,将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绿色经济以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正迎来一个全新的运河时代。
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需求和新的世界格局变化,也催生了阿拉伯地区对运河建设的新思考。自埃及塞西总统任职以来,苏伊士运河已经历多次扩建。依托运河经济,埃及设立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形成涵盖港口、物流枢纽、制造业和旅游业在内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成为埃及推动国家工业化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苏伊士运河成为中欧陆海贸易的重要节点。同样,近年来沙特政府提出多项“2030愿景”指导下的运河建设计划,旨在以运河为核心改变传统贸易路线,创造新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加强其在全球能源和物流运输中的枢纽地位。
运河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桥梁,也是推动经济繁荣的引擎。从中国大运河到苏伊士运河,再到中阿新运河计划,运河展现了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从古至今,中阿双方虽相隔万里,但在以运河耕耘文化交融沃土,带动自身与世界联结,构建文明共同体平台,在以水运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世界经济联动的治理智慧上,中阿双方思想相通,共有默契。新时期,中阿运河新计划体现了双方共同的发展愿景,即利用水道促进城市更新、经济增长和全球连通,提升双方在经济多元化、区域连通性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等核心理念中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未来,中阿双方可在运河工程、智慧城市、滨水区开发、水陆物流连接、休闲和遗产保护等方面协同合作,并以更广泛的战略框架为基础,将双方运河项目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城市和贸易网络,从而增强中阿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伙伴关系。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在运河经济上的合作,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开创。在全球变革的大潮中,中阿双方通过运河文明交往与经济联动,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