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中的个体主义

2025-0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近代心理学史上,通常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两大重要哲学基础,它们分别主要归功于英国哲学家和德国哲学家,尽管近代理性主义的开创者是法国的笛卡尔,还有一位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兰人斯宾诺莎。这样一来,那些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如何定位就成了问题。一种思路是将法国哲学心理学归到经验主义之下,但这样显然未能突出其特有贡献,矮化了它的价值;另一种思路是按国别讲,如英国如何、法国如何、德国如何,但这样讲在思想线索的提炼上就留下了遗憾。

  随着20世纪人本心理学的兴起以及当代心理学对人性之非理性、情感问题和个体差异的关注,心理学史家意识到仅仅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作为现代心理学哲学源头和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从20世纪的心理学发展回溯近代思想史,除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大认识论源头,还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自由主义、浪漫主义这些人性论和价值论源头。但如何对这一思想线索进行命名,仍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难题。

  不过仔细考察欧洲近代思想史,就会发现,无论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名字叫什么,其主题都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思潮统称为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那些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思想家,如洛克、休谟、康德等人,同时也是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当他们谈论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时候,就是个体主义者。个体主义可以被视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根基,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个体”这个前置概念就没有现代心理学。

  从社会思潮的发展看,欧洲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到17世纪,英国人洛克提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并将其实施到社会革命的具体实践中。英国在现代化历程中的成功给18世纪的法国思想精英们提供了典范。相比之下,英国在民主与科学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法国人还生活在封建王权和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法国仍是一个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世俗层面,经过路易十四的集权,法国国力虽然大力提升,科学文化繁荣兴盛,但社会不平等加剧,王权和教权对民众的压制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法国文化精英们发动了反抗王权和教权、高扬人权和理性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是欧洲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旨是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用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改造世界。早期启蒙思想家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为近代社会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舆论动员,它为美国独立提供了思想指引,引发了震撼欧洲大陆的法国大革命。

  作为思想史组成部分的哲学心理学史,如何表征以法国思想家为主要构成的思想特征?这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以往学者们主要从唯物主义、感觉主义和机械主义等方面讲法国思想家的贡献,这当然没错,但这些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结到经验主义之下,未能突出法国思想家对整个现代文明价值观的贡献。其实还是要回到人性解放和知识创新这两大主题上来。法国启蒙思想家高扬理性的价值,用科学知识去质疑各种教条,如他们推动的著名的百科全书事业。他们在人性解放上的主张以及这些主张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就更是不言而喻了。为此,我们认为,讲法国思想家在哲学心理学上的贡献时,一方面要提及他们在认识论或知识论上的观点,包括唯物主义、感觉主义和机械主义等;另一方面应更多地侧重他们在人性解放方面的观点。

  法国启蒙思想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发展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关注的重点在于知识的本质及其来源,法国思想家虽然也推崇科学、理性和知识的价值,但他们对认识论本身的贡献却没有英国人和德国人突出。17世纪法国人笛卡尔开创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后来在德国人那里发扬光大了,而18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倡导的感觉主义如果从认识论上理解又可以被归结为经验主义。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将法国思想家的贡献集中在启蒙运动上,也就是将科学、理性和知识作为工具用于人性的解放、个人的自由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改造上。

  为此,在哲学心理学史语境下,我们将启蒙思想的精髓表征为个体主义,进而将与近代认识论并行的人性论哲学表征为个体主义。

  理由一是,根据康德对启蒙的定义,启蒙就是人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无力或不敢运用自己的理性,宁愿自己不长大而停滞在未成年状态。所以,启蒙就是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

  理由二是,从整个现代文明的发展来看,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来,文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个人逐步获得解放,逐步从传统社会的家庭、部族、庄园和教会等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的过程。以上分别基于个体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可以统称为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

  理由三是,近代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家从知识论的讨论转向人和社会问题时,尽管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个人自由的强调。如果从近代的思想家那里寻找共同点,自由无疑是最大的共同点。而当人们论及自由时,其主体无疑是个人。即使论及民族自由和国家自由,其实质也是为了个人自由的保障,没有抽象的民族自由和国家自由。

  理由四是,尽管我们也可以将这一思潮表征为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别的术语,但对于心理学思想史而言,个体主义仍然是最好的。自由主义是一个更广更高思维层次的哲学概念,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甚至美学、神学等不同的领域和层次。对于心理学而言,最适合的是个人领域和层次。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或“个体”的科学。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本来都是包含个体主义的,也就是都包含着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而以人为中心就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肯定。但人文主义在中文语境下主要用在两种情况下,即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潮、内容和精神内核,以及作为当代与科学主义对立的价值取向。当我们说不要将科学特别是科技视为最高价值而忘了人的价值,人不能越来越被科技所控制时,我们讲的是人文主义。我们的教育除了科学教育还要有人文教育。至于“人本主义”一词,当然也可以用在这里,但是我们知道当代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学派就是人本主义。为了有所区别,在这里使用“个体主义”一词更为合适。

  理由五是,作为现代心理学重要学派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是其哲学基础,并且基于这种哲学发展起来的存在心理学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趣的是,法国正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大本营。这显然不是偶然的,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础正是个体主义的人性论和价值论。

  理由六是,20世纪文化心理学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作为西方与非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维度,还有一些近似的表述,如场独立与场依存等,这种差异表现在思维、情感、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实质上,这一方面反映了西方与非西方在文化源头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更反映了现代与前现代的差异,即西方通过自否定的过程率先进入了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文明,比起在非西方世界,个体主义在西方世界得以更早和更充分的彰显。

  理由七是,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通常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后要讲浪漫主义。也就是说,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合起来也不是完整的哲学,因为它们只关注人性的理性或知的方面而忽视了人性中的非理性和情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经验主义也是一种理性主义,而对非理性和情的方面加以重视的就是浪漫主义哲学思潮,心理学史家也将浪漫主义视为一种重要思潮。浪漫主义更关注人性问题,强调非理性、个人情感、动机尤其是自由意志,对后世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无疑,浪漫主义是一种更加强调个人价值的观点,也可以说是更加个体主义的哲学,将其纳入个体主义的标题之下是无须更多解释的。然而,如果仅以浪漫主义作为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认识论并列的人性论思潮,显然过于狭窄,概括力不够。

  因此,在心理学史的框架中,近代哲学心理学存在三大主要思潮。一是经验主义,以英国哲学家的贡献为主;二是理性主义,以德国哲学家的贡献为主(当然早期有法国的笛卡尔和荷兰的斯宾诺莎);三是个体主义,以法国哲学家的贡献为主,主要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当然要涉及英国的洛克、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以及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如歌德、叔本华和尼采。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玲(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