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智库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的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深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时代大势,学界要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和着力点,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源、工具和手段。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特别是推进各地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推动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他强调,地方政府的司法、行政、经济职能之间应形成制衡,推动形成更公平公正地处置跨地区利益纠纷的机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伟提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提高研发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增速提高的重要手段。面对研发强度和研发支出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却呈现下降趋势的客观状况,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挖掘我国在消费潜力、人口规模与大经济体、增长动力转换三方面的优势。以覆盖全民的社保改革撬动大众消费,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撬动大经济体优势,通过构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平竞争机制推动民间投资与民营企业创新。
推进新质生产力风险投资机制改革。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强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金融支持、特别是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独立风险投资支持系统很可能转向“链主”型企业的风险投资系统。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是迭代演进的,“链主”型企业在阶段性研发产品的产业化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强力推进智能技术的发展进程。因此,风险投资主体的调整以及围绕 “链主”型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积极发展新产业
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的重要途径。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提出,以新型工业化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就要把发展优质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先进制造作为主要路径。通过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等,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浙江大学区域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旭亮分析,在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有待形成,领军企业缺乏使得人工智能规模和创新不足,开源平台影响力和商业化水平不足,政产学研协同机制不够完善。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设,要促进产业链相互协同与成就,打造以创业促创新的新局面,构建政府与企业合作新机制,建设深度融合新载体,营造以我为主的开放大生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谭洪波表示,数字时代消费模式不断创新、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差异化与消费模式的趋同化并存、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互联网与生产互联网融合发展、绿色消费占比不断提高、银发消费将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趋势下,要以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新型消费,激活数据要素,创新更多新型消费模式;运用数字技术提前布局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新消费趋势;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任群罗认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空间结构相对均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以新疆为例,应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通过重大工程、优势产业集群、城市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拓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理空间和战略腹地。
塑造城乡空间发展的新动能。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陈雯认为,城市存量土地房地产更新具有“增值捕获”潜力,但面临产权变更难、土地属性变更难以及规划功能分区弹性不足等障碍。她建议,未来城乡空间转型发展应以提升空间质效为重点,破除影响空间质量的制度约束,进一步强化知识创新在空间转型中的作用,从高品质住宅替代、主城都市工业区优化、知识驱动乡村发展转型等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