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在国防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5所军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与会,围绕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军队语言能力建设、军事外语教育、国防话语、军事翻译与对外传播等议题开展研讨。
国防语言能力建设迎来关键期
当下,管理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迫切需要严肃对待的话题。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春华对AI风险政策话语的语言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世举表示,开展“人机会话”语情观测和研究势在必行,有必要将之纳入国防语言能力建设范围。他认为,可以从底层技术、生成内容、舆情热点、相关生态等方面加强观测和研究。
“新技术、新思路、新理念、新战法、新战争形态的产生,使国防语言能力建设迎来新的关键期。”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刘杨钺表示,智能时代的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将呈现诸多新特征、面临诸多新挑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军队需求有机结合,致力于在新形势下加快推动以智能、信息、计算赋能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发展的步伐。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战子提出,智能时代为战略传播提供了多元研究视角,需要细致考察其中的变化和机理。她运用功能语言学语域和语类理论解读了“今日军事”网站有关栏目内容、梳理其话语特点,为国防话语的战略传播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与会学者认为,新时代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将更加凸显语言智能、核心技术、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多模态的新的能力建设;更加关注语言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运用;凸显语言在多样化军事行动,特别是国际多样化军事行动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快速支持能力;关注语言能力生成国防话语的能力,国防话语宣示国家国防能力,展示国家决心、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力。
军语释义与翻译至关重要
大语言模型在军事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日渐凸显。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易绵竹表示,作为军事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军事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军语释义的准确性和翻译的规范性,对于跨语言大模型数据训练与运用至关重要。他尝试通过厘定军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军语在军事领域大语言模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提出有助于提升大语言模型效能的军语数据集优化策略和军语释译规范化策略,为国防语言智能处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彭天洋表示,我国的军事翻译在战火硝烟中孕育、在斗争磨砺中成长,多年来为有效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维护和平稳定的有利发展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军积极外学内引、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发挥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翻译标准和美学取向。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冯正斌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中英文本为例,通过建构评价资源等效传译三维分析模型,深入剖析影响传译效果的深层动因。他认为,译文评价资源在宏观基调和中观分布维度实现了评价等效。在微观层面,译者有时需要发挥主体性,调和语言文化差异,实现评价意义的另类等效。
专业翻译人员具有参与国际传播的独特优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表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急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拓展翻译人才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文斌认为,大语言模型时代,外语教育不应只聚焦基本知识的传授,还应重点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思想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创造力,把语言教活,将外语教育诸多思想理论化、本土化,以发展出真正契合我国国情、教情和学情的中国外语教育理论。
战争三大场域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在大国的起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战略角度考虑语言问题成为国家战略决策中的必然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蓉晖结合历史发展考察世界语言秩序的变迁及其原因,以说明为什么要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重视语言问题。她结合大国兴衰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大国语言战略体系,并解析内部语言战略和外部语言战略的目标、内涵与特点。
边境语言既是我国重要的语言资源,也对国家安全、对外战略起着关键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天伟认为,要在文献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边境语言能力进行界定,阐述其内涵与外延,比较分析边境语言、跨境语言、少数民族语言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探讨边境语言能力的评估机制,更好地调查、保护、开发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语言。
深入剖析语言与冲突间的关联,对于冲突的理解与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军事外语系主任马晓雷聚焦全球范围内冲突事件的地理分布与语言地理分布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主要冲突事件周边区域的语言分布特征、聚类集群、历时演变趋势及其对冲突级别的影响。他认为,冲突周边区域的语言数量分布呈现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语言分布的聚类模式与典型的冲突区域高度吻合,语言分布随时间推移映射了区域冲突的演进轨迹,区域语言种类多样性对冲突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
在现代军事行动中,国际组织军事语言能力建设具有关键意义。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方小兵以联合国维和部队为例阐释说,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语言培训模式包括分层分类教学、实战应用等,培训课程丰富多样,评估机制多层次,且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培训与任务需求相适应,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李宇明表示,现在的战争是在战场、信息场和舆论场三个场域中进行的,这三个场域都与语言密切相关。他表示,在战争场域,战事的推演决策及终结谈判、信息化武器的应用中,语言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信息场域中,战场内、战场内外、天上地下的信息沟通,都离不开现代语言技术。舆论场域则关系战争道义和民心向背,更需要话语言说。“语言就是战斗力”,在新的战争形态下,应有新内容、应作新设计、应有新创新。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梁晓波建议,开展面向国防、服务国防以及应用于国防领域的各种语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他认为,国防语言研究应重点关注国防战略思想与理论,国防建设、国防科技、军事训练、军事斗争、军事外交、军事文化、军事保障、国防动员等领域中语言使用的重大理论及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