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波动和大国关系复杂交织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当代国际秩序的演变,已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经济、技术与规则交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深刻影响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也塑造着未来国际社会的基本走向。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解读当代大国竞争的逻辑,并探索国际秩序重塑的可能路径。
■《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重构》,鞠建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复杂的当下,国家间竞争逐渐从传统的军事对抗转向经济与技术领域的博弈。长期以来,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多以军事和政治权力为核心。例如,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追求霸权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唯一途径。然而,这一理论在强调大国冲突必然性的同时,忽略了经济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经济合作与技术创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变量。《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重构》一书则对传统理论进行了延展和深化,同时将经济因素作为核心变量纳入讨论。其“理性主义”的分析框架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核心逻辑,指出通过形成增长、技术进步和全球合作,可以形成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从理论层面看,除了关注经济学的内部逻辑,该书还尝试融入国际关系、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视角,提供一种更为综合的分析框架,以补充现有理论体系的空白。
在对全球经济动力机制的分析中,该书深入探讨了三大原理:比较优势原理、垄断利润原理和分工固化的增长陷阱原理。这些理论通过揭示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分析了国家间经济竞争的基础逻辑。首先,比较优势原理有助于更好地审视如何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跨国合作,帮助各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实现效率最大化。然而,国际分工在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不平等和利益冲突。例如,一些国家由于技术和资本的缺乏,长期停留在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从而陷入“穷国恒穷”的困境。其次,垄断利润原理揭示了国家间竞争的另一面。一些国家或企业通过技术领先和规则主导,获取了跨国垄断利润。这种垄断不仅加剧了国家间不平等,也成为国际冲突的重要根源。以高科技产业为例,技术主导权越来越影响国家竞争力,技术的垄断地位在当代国际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最后,分工固化的增长陷阱原理进一步揭示了国际分工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往往被锁定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这种分工固化现象阻碍了经济增长,加剧了全球经济不平衡。要打破这一困境,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可见,全球经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变化不断调整。这种动态特性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的可能,也对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技术不仅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动力,也是缓解国际矛盾的重要工具。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优化,国家不仅能够提升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还能为国际合作创造更多机会。特别地,绿色能源与人工智能(AI)日益成为大国技术竞争的焦点,绿色转型是突变型技术创新,而AI是渐变型技术创新。“领先者困境”是突变型技术创新的市场均衡,因而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能实现“换道超车”取得领先地位;而“追赶者陷阱”是渐变型技术创新的市场均衡,因而美国在AI领域能长期维持领先地位。绿色能源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潜在机遇,通过技术输出与合作创新,国家可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技术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则成为各国展开科技竞争的关键。例如,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重塑了全球产业格局,也对传统能源出口国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是未来国际经济合作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此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国家间技术合作和标准制定将对经济全球化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垄断带来的冲突,还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国际秩序的讨论中,有必要通过历史视角分析从单极世界到多极世界的演变规律。从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影响到当代全球价值链的重塑,经济和技术始终是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核心动力。从工业革命到信息化浪潮,再到当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新塑造,经济重心的转移往往引发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基于这一历史视角,该书进一步探讨了形成“三足鼎立”世界秩序的可能性。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升,世界正在从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向中、美、欧三方力量均衡的多极化结构转型。这一转型的内在逻辑在于: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为多极化秩序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多极化时代,各国在经济利益与国际合作之间寻求平衡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未来国际秩序的稳定不仅依赖于经济基础的转变,还深受规则和制度创新的影响。只有通过多边合作和创新治理,国际社会才能在多极化背景下实现更高水平的和平与稳定。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各国可以在利益冲突中寻找合作契机,为全球秩序的平衡发展提供支撑。
该书构建了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和技术变革的研究相结合,提供了分析大国竞争与国际秩序动态变化的新工具。这一框架从经济基础出发,延伸至国际分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治理的复杂关系,为理解全球经济与政治互动提供了多层次的研究视角。这一框架特别关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包括技术进步对产业升级和国际分工的深远影响,不仅拓展了学术界对国际经济体系和治理模式的认识,还为研究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分析切入点,例如,如何评估技术革命对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影响,或如何探索多边合作的可能路径。
阅读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的系统了解,更是对国家间互动与合作可能性的冷静思考。展望未来,大国间竞争或许无法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抗是唯一的结局。通过经济合作、技术创新和规则塑造,我们仍有可能推动建立一种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国际秩序。无论是全球气候治理、数字经济发展,还是区域合作机制的完善,都为大国提供了探索共赢的机会。如何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空间,将是决定未来国际格局的关键问题,也是值得所有国家和个体共同思考的命题。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