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在实践中立德树人

2025-0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之“新”体现为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当代青年要做“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系统应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的今天,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广大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过程。高校肩负着这一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其品格和态度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统依靠课堂讲授的思政教育是一种显性教育,重考核轻实践,在“入脑入心”方面效果有限,全方位实现育人目标仍有待在隐性课堂和实践育人上拓展多样化渠道。笔者在实际工作和调研中发现,高校学生通过参与大型社会调查项目能够切实提升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了解,培养责任感、勇气、奉献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调查是一种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教育培养和学术发展模式,其立德树人元素值得被进一步重视、挖掘和推广。
  首先,社会调查是了解社会的科学实践,为大量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岗位。21世纪以来,由国内高校自主实施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纷纷兴起,知名的全国性调查项目包括北京大学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等。这些大型社会调查项目每年或每两年以访员入户访问或电话访问形式向全国各地上万户家庭采集信息,内容涵盖国情民生、社会变迁、民意民心等各个方面。国内大型社会调查项目长期从高校招募学生访员,高校学生在访员中占比在七成以上;每个大型项目每一轮调查约能提供400—1000个学生访员或督导的社会实践岗位,且招募对象不限于单一高校。以CFPS为例,最近三轮全国调查每轮录用的学生访员超过600名,学生来源覆盖全国468所高校。这些学生利用暑假在全国各地接触和详细了解各类家庭和群众,这是他们在读万卷书之余行万里路、深入考察学校以外的人和事、了解大社会的契机。
  其次,社会调查能够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关怀和多方面品质。新一代大学生成长条件相对较好,独生子女比例高,人生阅历和社会交往的范围相对有限。大型社会调查抽取的样本来自全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或个人,参与调查会让学生真实接触到与他们来源不同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底层和弱势群体。学生访员在询问和记录这些百姓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中能够对社会面貌、社会心态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力有切实的体会和思考。社会调查是科学性、专业性的科研实践,要求访员按照科学严谨的流程进行系统性的观察、提问和记录。学生访员从中能够亲身感受到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研精神。学生访员在访问过程中还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可能会被拒绝)和团队合作,他们的勇气、耐心、毅力、责任感、合作和友善、抗挫折能力会得到充分磨炼。例如,CSS以学生督导征文出版了三辑《仗卷走天涯:全国大型社会调查之督导笔记》,以个人故事形式展现了学生在调查中获得的各方面成长。又如,CFPS在2022年调查结束后对学生访员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访员普遍认为参与该项目使之在关怀社会和各项个人能力方面均得到提升,除能增强他们对社会调查知识的了解外,提升程度排名前五的方面依次为: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关心社会、勇气、责任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而且,越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从项目参与经历中感受到的提升越大。
  第三,社会调查实现了学生、学术、学科相统一。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自主培养的重点在于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这种一体性能在社会调查中充分体现。在学生方面,社会调查发挥了隐性课堂的作用,让学生的知识和觉悟在实践中成长,发挥了立德树人的效果。在学术方面,社会调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主要数据来源,以CFPS为例,截至2024年10月,其注册用户量超过15万人,产出的中英文学术成果高达8000篇。在学科方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和数据基础建设。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不仅服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等众多社科学科,近年来也开始支持理工农医学者从事交叉研究。
  基于大型社会调查的上述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强化其立德树人的作用。
  第一,从国家层面持续资助高校开展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相较于课题组型调查,大型社会调查项目在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专业化,以及录用学生访员的数量及其高校和专业来源的多样化上具有更突出的优势,能够在立德树人上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未来应将对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的资助纳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中,重点支持和长期资助公共性强、专业性强、学术和政策影响力强、有持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不仅能推动社科基础数据的建设和发展,也丰富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渠道。
  第二,挖掘和开发社会调查项目中的立德树人元素。社会调查的实践育人作用在过去被低估,调查项目的各环节中仍有许多立德树人元素尚未被开发利用。除了总结表彰环节外,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可以在项目设计、访员培训、调查实地执行、数据开发使用等诸多环节被进一步引导。未来应将支持社会调查纳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建设中,重点开发和宣传社会调查的立德树人元素。
  第三,推动设立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基地。21世纪以来,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置了与社会调查相关的实体科研机构以推动高质量微观数据的采集,例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等。未来应鼓励和扶持这些机构设立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基地,打造调查方法研究和人才培养、数据学术公共产品服务、数字咨政、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
  总之,大型社会调查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实践,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应纳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余朋翰(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