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为深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引领作用,2024年12月31日,由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承办的“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沪召开。
“行走课堂”赋予思政教育新内涵
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资源。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表示,伟大建党精神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思政课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并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行走课堂”作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方式,将有助于我们深化伟大建党精神助力思政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砥砺前行,探精神之源以启新思,融信仰之力以育英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建华认为,通过乡村实地实景的讲授能让课程思政鲜活起来,更好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课堂。与此同时,总结凝练伟大建党精神并将之融入思政课的思辨过程,不仅是对党员精神世界的滋养,更是对党员政治信仰的强化。
风雨兼程,述历史以明志向,承精神以铸新篇。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盛建军提出,要紧紧围绕高质量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制定区域大思政课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育人长效机制。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德山认为,在思政课的“行走课堂”中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要把握好“真、情、实、意”四个字。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党史,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背景、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
伟大建党精神指引课程新方向
伟大建党精神以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引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提出,我们要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之“源”,以大历史观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历史的维度理解和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及其谱系,让伟大精神更好指引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最新方向。
伟大建党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持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国华认为,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必须坚持高远的立意、寻找广泛的契合点、用足用好红色资源。建议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美丽乡村实景式教学中亲身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并汲取奋进力量。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伟大建党精神以崇高的精神使命和强大的引领力量,为思政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晓钦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要我们拿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将伟大建党精神嵌入思政课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去。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伟力非常重要。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鹏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在历史分析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二是通过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百年党史来让学生感悟建党精神;三是在纵深对比中让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深化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激发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