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6日,“中国清史北方研究院、俄罗斯问题联合研究院、黑龙江省清史满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新时代清史满学发展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清史、满学学科发展、清代边疆治理研究、清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与开发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满学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学科与学术热点,极具民族文化特色与国际学术交流优势。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教授赵阿平表示,满语是满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成为满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对满语、满文文献等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促进满学综合研究发展,可以为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进北方诸民族语言文化关系研究和清史研究。通过对满学的深层次综合研究,发掘满族历史文化精髓,研究其治国方略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借鉴,为政府决策机构制定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提供有益参考。
满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及变迁,与满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教授唐云松通过分析满族传统体育变迁价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认为满族体育项目按特点可分为入关前、入关后和当代创新三个历史时期,不同时期体现不同文化特征,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复合体,满族体育变迁史就是满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挖掘和阐述满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对弘扬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有着极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孙喆提出,应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下,从政治史、边疆史、民族史、社会史、经济史、区域史和全球史等角度开展19世纪上半叶清朝边疆与边政研究。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从中国主体性出发,对中国19世纪以来的一系列历史进程重新建立一种历史叙事,将中国自身的变化及其成因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清朝前期东北边疆地区的民族主要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等地的满、汉、蒙古等民族,他们在顺治时期曾英勇抗击侵略者。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周喜峰表示,东北边疆地区各民族在清朝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采取城镇驻防、驻守卡伦、定期巡边等方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防御体系,为保卫东北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清朝末年掀起了一股东北边疆的调查之风,调查者并没有停留在调查层面,而是提出御敌之策,不仅要加强驻防,还要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于学斌认为,晚清地方官吏所作的东北边疆调查是加强边防的爱国、保国之举。调查人员均是东北边疆的官员,是一群具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的爱国群体,他们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了查漏补缺的建设性工作,在驻防、边民管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为清朝国防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资料。
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承办。
(赵徐州 肖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