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12-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12月27日,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气候变化绿皮书联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出席会议并致辞。
气候变化绿皮书联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王昌林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挑战日趋严峻,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在碳中和目标下,全球加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双碳”目标提出四年多来,我国以“双碳”工作为重要抓手,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取得了全球瞩目的积极成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转向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同时也处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尤为重要。要推进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强化系统集成、协同创新,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制度机制合力。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机制性保障,不断深化跨部门合作,不断加强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气候变化绿皮书联合主编,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陈振林指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组织开展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和监测预警、影响评估等业务建设,牵头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中国事务,为推动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贡献中国智慧,为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总体外交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连续16年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气象局跨部门、跨领域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接下来,中国气象局将聚焦气候变化应对和“双碳”战略实施,推动在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金融气象理论与实践、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气候治理政策研究等交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介绍绿皮书出版情况。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介绍了绿皮书出版情况。他认为,气候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气候变化绿皮书的发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本年度绿皮书聚焦“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介绍了气候变化科学新认识,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气候变化绿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介绍皮书主要内容。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气候变化绿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介绍了皮书主要内容,气候变化绿皮书副主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主持发布会。
气候变化绿皮书副主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主持发布会。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编撰的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聚焦“‘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从不同侧面展现我国以落实“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绿皮书认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需要加快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品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以“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初见成效。未来,中国仍需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齐大海、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朱留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高清竹就气候变化绿皮书进行了点评,并就落实“双碳”目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问题分享观点。
12月27日,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与会学者表示,16部绿皮书见证了中国绿色发展的轨迹,反映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变迁,有助于国际社会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等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上升,是在全球治理议程中不断被前置的议题。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以意识形态为界、不受领土边界限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团结协作、共同应对。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