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是描述和分析国家疆域之边缘性区域的通用概念。疆域规模大且区域间存在差异的国家,往往根据疆域边缘区与核心区存在差异并产生特殊问题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专门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从而促成了描述和分析这一特殊区域的“边疆”概念的形成和广泛运用。边疆就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
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及国家体制下的边疆各有特点。中国自古将核心区外围的边缘性区域界定为边疆,西方国家从罗马帝国开始就将传统疆域外新占据并实施殖民统治的区域称之为边疆。中国的边疆在英文中表述为borderland,西方国家的边疆则称frontier。美国历史学家特纳(Frederik Jackson Turner)将美国新拓殖的区域称为“边疆”,并提出“移动的边疆”后,“边疆”概念获得了新的涵义,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上世纪后期以来,国家开拓更大地理空间范围的能力大幅增强,全球化深化了国家活动的范围及利益的交叉交融,国家活动和发展的地理空间范围发生了根本改变,国家疆域的形态和性质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家的边疆的性质和形态随之变化,国家在领土外控制的区域也用“边疆”概念来描述和分析。
当代中国在国家发展及疆域形态演变的不同阶段,都对边疆给予高度重视。在关起门来搞建设的阶段,陆地边疆是国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和安全的重点区域,国家通过对边疆的管控和建设而有效地维护了领土主权。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国家在加大核心区经济建设力度的同时,率先在沿海地区实行开放,不仅陆地边疆的稳定受到重视,对海洋边疆的关注也明显提升。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逐渐突出。
新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推动的现代化成就日渐突出,经济总量2010年起稳居全球第二位,“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拓展了国家发展的地理空间,国家发展的外向性程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国家的利益遍及全球,重要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具有核心利益的性质。国家发展的状况进一步凸显了边疆的地位,国家在实力提升后也有能力投入更多资源在边疆,因此,在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更加重视边疆的治理与发展,彻底改变陆地边疆发展滞后及海洋边疆脆弱而使边疆成为发展的战略短板的局面,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就更具紧迫性。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宣示了以有效治理促进国家发展的决心,把边疆治理置于国家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国必治边”,亲自对边疆治理进行部署,强调了推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边疆发展”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边疆治理”的要求,不仅进一步凸显了边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也把边疆治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国家治理与发展全局对边疆的重视,首当其冲的是陆地边疆。这样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边疆,直接关联着国家领土主权的统一,为国家的外向性发展战略提供着支撑,国家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来进行开发和建设。海洋边疆关乎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又是国家实现全球性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下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来进行开发和治理,有效地巩固了海洋边疆。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海外利益战略节点的发展布局,并在国际法框架内强化了对这些区域的管理,有效地增强了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边疆治理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国家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每个国家都占有或控制着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国家的发展就在这样的地理空间内实现。大国皆有宏大的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中国正以大国姿态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疆域之边缘性区域的边疆成为了关键部分。国家的核心区与边缘区都有效发挥了功能,并形成“核心-边缘”的双向互动,国家就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力量。随着国家对边疆及其治理重视程度的提高,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将愈加突出。
(作者系云南大学资深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