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2日,新时代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和东北振兴等议题,探讨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新任务,为东北地区新时代城市群建设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赵徐州/摄
“东北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落实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有利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认识东北振兴。”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认为,东北地区亟须形成涵盖东北三省的区域战略,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东北区域层面的动力系统与动力源。对此,他提出实施“哈长沈大”一轴战略,构建东北中心城市的域内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以一轴为核心的城市联动发展空间模式。通过这一战略引领东北城市群融合发展,形成东北发展合力,增强东北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实现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长春都市圈地理区位独特,科教文旅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向北开放窗口。东北师范大学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青山认为,根据田园城市理论,长春都市圈应突出自然之美和社会公正,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现代化田园式都市圈。同时,尊重都市圈发展规律,形成都市圈的主—副核心,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智慧都市圈建设。
面对东北地区面临的现实难题,与会学者主张发挥东北地区城市群建设的后发优势,加强与其他城市群建设的交流和合作,从其他优势城市群建设中汲取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认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核心城市要在破解一体化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上主动担当,发挥引领带动和组织配置的作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秦尊文认为,要加强长春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的交流合作,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汽车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发展,发挥光电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携手在“一带一路”上走深走实。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要充分认识新动能、新发展的内涵,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重视科技、数据、关系三大增量型新要素对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推进体制机制、治理模式改革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应支持企业、专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发挥龙头企业在区域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创造条件。同时,推动跨地域“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要素自由流动,发行创新券,鼓励产业飞地、创新飞地合作模式,联合建设产业集群。
会议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吉林大学、长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
(赵徐州 肖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