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明海英)12月21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与会学者为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在视频致辞中提出,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涉外法治人才是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优化势在必行,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法学、外语、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高校、科研机构与实务部门要加强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表示,涉外立法是基础工程,涉外法治实施、涉外法治能力培养更关键。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要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上做好精细化工作,全方位、分领域、分阶段发力。香港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云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以跨文化能力为导向的全方位应用型人才。要加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促进两地在法律领域的互联互补与共同发展。
在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我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日益突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表示,应更加积极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涉及的重大法律问题研究,深化国际法、国别法及区域法研究。要加强涉外法治基础理论研究,强化涉外法治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的紧密结合,以中国涉外法治实践为素材努力创新涉外法治理论。
论坛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揭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介绍,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涉外法治理论研究的特色型智库、创新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和具有影响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