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屿国家和地区是参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行为体和关键组成部分。全球范围内的小岛屿国家和地区为数众多,大多位于加勒比海、太平洋、非洲、地中海、印度洋和南中国海,数量上约占所有发展中国家的38%,约占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27%。一方面,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总体上极为辽阔,在国际航运贸易、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受到生态环境变化、国内资源匮乏及开发能力不足、国际市场变化及地缘政治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亟须来自国际社会的资金、技术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地位
小岛屿国家和地区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坚定支持者和主动践行者。陆地国土狭小而海洋国土广阔是小岛屿国家的共有特征,这赋予它们发展“蓝色经济”的天然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小岛屿国家在推进全球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优化利用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资源相对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使得小岛屿国家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以小岛屿国家为合作支点和突破口,推动全球广大沿海国家加入“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对于实现全球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海洋家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小岛屿国家对于维护国际海运安全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工业革命以来,跨洋航运一度取代陆路交通,成为连接世界、沟通不同文明的重要纽带。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的众多小岛屿国家,作为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间的沟通纽带,扮演着商贸节点、军事要隘、文化驿站等多重角色,深度参与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海洋秩序的形成和变迁。近年来,随着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海盗活动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冲击后冷战时代的国际秩序,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建立在国际贸易关系基础上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战略意义重大。而小岛屿国家和地区凭借扼守重要国际海运航线的地理禀赋,在维护和构建全球海洋安全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特色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价值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展,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自2022年区域国别学被增列为新的一级学科以来,因强烈的问题导向性和战略服务功能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新兴“显学”之势蔚然形成。近年来,我国对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关注日益增多,双边或多边交流合作渐趋频繁,加强对小岛屿国家和地区开展专门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特色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应运而生。2024年10月,全国性学术共同体“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联盟”(岛盟)成立,旨在深入开展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小岛屿特色智库建设等。
构建中国特色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有助于推动解决“冷门小国”研究难题。从整体视角开展小岛屿国家及相关地区研究,有助于摆脱因单个岛国经济体量小、影响力有限、国际话语权弱等因素带来的制约和束缚,有组织地、系统性地为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特别的智力支持,为企业出海、民间交流等提供国情、政情、经济、宗教、社会、文化、治安等方面的专业信息咨询;有助于使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获得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为该研究领域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和研究条件,推动该领域从单打独斗、勉力为之走向整体规划、协调发展。
持续深化并加强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体现了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国之学”,区域国别学有别于传统国别史研究、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之处,在于它明确的战略性、集成性、在地知识性、问题导向性等特点,形成“从我出发”“认知世界”“为我所用”的强烈自主体系建构意识。小岛屿国家虽然长期处在国际政治舞台的边缘和大国地缘博弈的夹缝之中,但在我国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的历史契机下,我们得以从整体上重新审视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的特殊价值,通过研究小岛屿国家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发展诉求,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区域乃至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加强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的现实意义
加强中国特色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对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岛屿国家视海洋为生存家园,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它们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了解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现状、现实困境和诉求关切等,有助于更具针对性地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从而实现与小岛屿国家携手发展,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深入开展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小岛屿国家加入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共同探索更符合全球不同小岛屿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可持续海洋发展战略,有助于不断优化这一伟大事业的具体实施路径。
构建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框架体系,对于深化我国与岛国之间的政策互动、交流互鉴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地缘因素等,小岛屿国家普遍同域内外大国在政治、经贸、安全、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依赖性,使得它们的对外政策往往缺乏稳定性,极易受到地缘政治博弈和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有鉴于此,通过构建专门研究框架体系,整体性开展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深入了解它们对外政策背后的基本逻辑、核心诉求和影响因素等,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就小岛屿国家对华态度走势作出科学研判,并在此基础上更具针对性地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推进小岛屿区域国别特色研究,能够为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和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积累实践经验,打好民心基础。通过中国特色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的实践,系统认知和把握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整体情况,对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优化我国对外战略,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等具有特殊战略价值。一方面,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从更宽广的时空视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思考如何将全球小岛屿国家的区位优势、发展诉求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中国和小岛屿国家的“蓝色合作”,有助于建立可持续的蓝色伙伴关系,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推动实现携手迈向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联盟秘书长;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