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12月8日,纪念刘复《四声实验录》出版100周年“汉语方言声调语调”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刘新中主持,80多位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与会。
与会专家合影
《汉语方言声调图谱》发布
会上举行了“暨南大学—科大讯飞方言语音科技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和《汉语方言声调图谱》新书发布。据介绍,为了因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方言研究,以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为基础,联合科大讯飞,成立了方言语音科技联合实验室。《汉语方言声调图谱》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刘新中团队历时30多年编著而成,该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展示汉语方言声调声学模型的专著,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安排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分区排列,版面字数共165万字,彩色印刷,同步制作“汉语方言声调图谱数据库”。它全面系统记录、展示10大方言174个方言小片535个方言点的单字调声学模式及其调域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汉语各大方言声调的总体特征。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詹伯慧从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肯定了刘复《四声实验录》的重要意义,强调方言学研究的传承对于当下创新的重要启示。
暨南大学—科大讯飞方言语音科技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专家分享方言研究前沿
大会主旨报告围绕声调、方言、语音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振兴作了题为“略说汉语方言的声调——纪念刘复《四声实验录》出版100周年”的报告,回顾了刘复先生的《四声实验录》这部语言学经典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意义,以及其对现代汉语方言学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复旦大学教授陈忠敏以“声调发生学理论的检讨——浊阻塞音、气嗓音与低调”为题,从具体问题出发向大家展示了声调发生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李蓝以“重读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为题,从文献回顾的角度,点出了当前方言声调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祖漪清以“AI研究范式和声调语调研究”为题,为作为受限资源的方言声调研究拓宽了研究视野,通过对比传统研究范式和人工智能研究范式,向师生们展示了当前研究的一些困境和可能的解决方案。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彭刚以“普通话声调与粤语声调感知的比较研究”为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详细分析了普通话和粤语母语者对各自及对方声调的感知特点,并探讨了声调感知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为二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劲松以“汉语上声加上声的变调的信息机制研究”为题目,深入探讨了汉语声调变化对语义传递的影响。他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上声与加声的结合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改变句子的含义,强调了声调在汉语交流中的重要性。
《汉语方言声调图谱》首发式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文涛以“汉语升调、降调的声学线索:基频范围抑或基频斜率?”为题目,深入分析了汉语声调的声学特征及其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他通过实验数据对比了基频范围与基频斜率在升调和降调中的作用,揭示了两者在语音传递中的不同影响。刘新中以“汉语方言声调图谱的编纂”为题作了报告,通过对大量方言语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团队成功编纂了首个汉语方言声调图谱。该图谱不仅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上海大学副教授凌锋以“基频归一化在跨方言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初探”为题,深入探讨了基频归一化在跨方言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改进方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David Weenink以“Pitch Measurement: from Liu(1924) to Praat(2024)”为题,重提了刘复先生对汉语声调描写所作出的贡献,并且作为Praat的开发者之一,向师生们分享了Praat的最新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方以“20世纪初期的汉语声调研究”为题,深入浅出地回顾了这一时期汉语声调研究的历程,从声调的起源到演变,从理论探讨到实证分析,全面展现了学界对汉语声调这一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的深入研究。
《汉语方言声调图谱》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何瑞以“汉语方言用字与广韵系统参照情况”为题,从方言字的音韵特征、与广韵对应关系、以及在现代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山东大学教授时秀娟以“试论声调对响音鼻化度的影响”为题目,深入探讨了声调在汉语发音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揭示了不同声调对响音鼻化程度的显著影响,并指出这一现象的实际应用价值,阐述了声调变化如何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和可理解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严修鸿以“闽西多方言接触带上声喉塞与周边方言的关联及相关音变”为题,从声调的演变、辅音的异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闽西方言在语言接触中的音韵变化规律,为闽语历史语言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李蕙心以“F0 of the Cantonese tones in the intonational contexts”为题,深入探讨了广东话在不同语调环境下基频的变化规律,为广东话语音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广东省公安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英利以“东北官话梅溪小片(辽宁区域)声调的初步研究”为题,从具体的案例出发,对该方言声调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为我们深入了解东北官话方言提供了宝贵资料。
会议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暨南大学—科大讯飞方言语音科技校企联合实验室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