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发快递从业者职业变革

2024-12-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加速更新迭代,正重塑着各类职业生态。特别是快递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更是十分明显。据统计,目前我国快递业从业总数已接近490万人,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当下,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快递业加快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步伐,机器人调度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已然成为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人机、无人车和智能快递柜等产品也进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与快递业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营成本,契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工智能与快递业加速融合发展,快递从业者的工作时间、内容、地点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不仅原本由其负责的入库、包装、分拣、装车、配送等大部分工作将在智能机器人的协作下完成,还将“解锁”快递从业者作为智能机器人的解释者、看管者和修护者等新角色和新技能,人机协作、人机融合将成为快递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新场景。

  然而,人工智能在快递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也给快递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套上了新的隐性枷锁,带来威胁和挑战。

  第一,“技术异化”增大快递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尽管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推动了快递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快递从业者的劳动负担减轻、自由时间增加。在资本逻辑统摄下,人工智能也同以往任何技术一样发生了严重异化,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人工智能借助于自身所开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工作模式,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促使从业者必须随时随地投入工作任务之中,将从业者的自由时间纳入资本增殖的版图之中。因此,长时间工作将成为从业者的常态。即使在从业者工作积极性降低、发生主动反抗时,人工智能也将采取劝解、积分排名、优先派单等措施,“驱动”他们持续劳动。如今,工作时间的长短、订单数量以及客户评价等指标已成为快递行业衡量从业者绩效的重要因素,这会进一步导致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强度增加、工作环境恶化,最终使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受损。

  第二,“数字监控”侵蚀快递从业者的自主空间。在人工智能有力运作下,一个高度智能化、数字化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模式在快递行业被搭建起来,整个行业的所有资源信息都被整合到智能机器系统之中,实现了对劳动者工作状态进行全时全景的监控。在这样的情形下,快递从业者似乎被抛进了一座“全景监狱”之中,一切劳动流程和环节都基于高效和便捷的原则被智能机器系统设计好,所有订单的配送范围、路线和预计送达的时间也都被提前规划好,从业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十分有限,只能在智能机器系统的监管下接受任务,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从而严重挤压和侵蚀了从业者的自主空间,其创造性和自由意志也被极大程度消弭。

  第三,“算法歧视”削弱快递从业者的职业认同。“算法歧视”是人工智能在快递行业应用产生的风险之一,根本上是由对不完全或不合理的数据学习和分析所导致的,将对劳动者带来不公正待遇。一方面,在快递行业借助于人工智能对求职者的招聘环节,“算法歧视”表现为对求职者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的偏见和歧视,导致求职者不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机会,这不仅阻碍就业公平,还会造成行业人岗匹配度不高、劳动力结构发展畸形等新问题。另一方面,“算法歧视”也存在于快递从业者的劳动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企业在利用算法对快递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时,始终只顾利益因素,而忽视对现实情况的考量”,由此作出不公平的决策。长此以往,快递从业者由于长期受到算法的驯化,为了完成配送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往往不惜以违反交通规则为代价,这不仅严重威胁着从业者的人身安全,也对社会安全发展带来风险隐患。“算法歧视”的存在可能导致快递行业缺少人文关怀、缺乏公平正义,其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是削弱和降低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

  第四,“数据滥用”威胁快递从业者的隐私安全。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快递行业愈发依赖人工智能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从业人员的个人身份、家庭背景等信息也都以数据的形式被转化到智能机器系统之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遭遇黑客攻击、出现数据滥用和泄露等问题,不仅将对快递从业者的隐私安全造成威胁,而且这些信息一旦为不法分子所获取,很可能会滋生各种新型诈骗犯罪。与此同时,由于智能机器系统对海量数据的不完全和不合理学习和分析,还可能导致其在决策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与人类伦理价值相背离的地方,这会加剧社会分歧和矛盾,也将冲击从业者原有的伦理道德认知体系。

  不止如此,人工智能在快递行业的应用还可能导致营商环境恶化和引发社会信任危机等新风险和新挑战,进而扩大和加剧从业者职业的异化风险。即便如此,也不用过度悲观。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是洪水猛兽,其本质上是人们对象化的产物,是满足人们多样化生存发展需要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人类距离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强人工智能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人工智能要实现对人的劳动大面积代替尚需较长时日,并且人工智能有超越人之处,也有不及人之处。

  但是,面对人工智能对快递从业者可能带来的异化,也不能熟视无睹,要提前预见这些新风险和新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处置策略加以应对,实现化“危”为“机”。对此,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立足新时代,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社会就业的优越性,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智能资源在快递行业不同企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等主体之间充分而均衡地流动,促进快递行业就业需求、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加快实现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和转型。要适应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创新办学模式,发展完善教育培训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加快促进中、低技能劳动者技能转型升级,满足快递行业智能化转型中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

  第三,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强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推动快递行业智能化转型、创造就业需求的潜能和优势,拓宽劳动者就业的新空间。同时,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与社会监管体制和审查机制等有效路径,加强对人工智能的风险治理,构建“人机协同”的劳动新模式和新关系。

  总之,人工智能设计的初衷不是为了让人们远离劳动或不劳动,也不是为了取代和统治人类,相反,是要让人类从不必要的劳动环节和领域中解放出来,进而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立足未来,社会各个领域“人机协同”将是主流,在合理的制度、分工和价值引领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将会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光明前景。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劳动能力高质量发展研究”(24CKS04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亮(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