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网络和新媒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正由格局建设进阶至生态化建设,各级融媒体中心协同并进;数字中国战略赋能乡村治理体系发展,主流媒体平台化趋势明显,并进而形成媒体联盟;媒体标准化工作持续进行,多家试点单位共同推动创新探索。
一、全媒体传播体系向全媒体传播生态升级
目前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初步构成涵盖多元主体的媒体系统,以中央、省、地市、区县四级融媒体中心为锚点,串联形成具有主体集合性、技术具身性、内容创新性、传播高速流动性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央省级融媒体中心持续领航新媒体建设格局,探索内容和技术的创新前沿。一方面,提升内容传播力,利用总台技术、内容、人员优势,组建千人团队,推出多元化的融媒体产品,提升观众体验;另一方面,央级媒体积极拓宽合作渠道,构建“媒体+平台”“媒体+企业”等融合模式。
地市级媒体融合进入快速推动期,初步解决“腰部塌陷”问题。当前,市级融媒体中心数量已实现基本覆盖,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指引和标准规范,使各市级融媒体中心有了操作指导和技术规范。随着全国地市级媒体融合试点全面推开,“广电+报业”改革成为主流。2023年12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荆州市融媒体中心、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等,均由当地报社、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
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呈现出碎片化、在地式、标准化的运作模式。持续顺应碎片化的传播趋势和大量发布新媒体内容提升了媒体影响力。海量内容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高曝光度和用户活度,通过高强度的内容补给,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与连接,实现县融产品充分下沉。在地式的内容生产通过整合地方资源,将地区特色转化为媒体优势。此外,在转型背景下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媒体公共服务的细节规范。
二、数字中国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媒体融合深度发展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宣传思想工作、国家治理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等多重层面发挥建设性作用。数字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化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于2023年完成了从多点实验到宏观布局的跨越式发展。
各级融媒体中心按规划路线,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形成信息化新生态,并以数字中国策略的一体化布局为契机,增强统筹合作能力,推进新闻传播各领域的融合转型。在底层统一、数据打通的基础上,为省、市、县三级媒体生成客户端等智媒产品,推动各级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形成共荣共生的主流媒体传播矩阵。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数字化生产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数字平台、人工智能等持续赋能乡村数字技术建设,促使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数字乡村产业系统。各地遵循宏观规划,由相关部门牵头,有序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以媒体转型为契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合作途径。
三、主流媒体平台化趋势助力一体化发展
“平台化”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技术、社交等多重因素影响的传播生态下,产品逻辑导向的媒体独创价值演进为平台逻辑的多方价值共创。在平台化策略下,多地迅速形成内容矩阵,传播声量显著提升。
媒体平台化的全面展开使新媒体以联盟重组的方式跨越升级。2023年6月,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正式成立,各地也积极展开媒体联盟的建设工作,彻底打通媒体间的内容流通渠道,资源共享和技术互助成为时代主题。重庆、贵州、湖南的县级融媒体组建武陵山区域媒体联盟,整合融合渝湘黔媒体资源,实现各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共赢。
地域间融媒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极大关注和改善。一方面,基础设施的配备不均衡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5G基站、5G投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多地开展了形式各异的融媒体建设支援行动,在直接援助技术、资金等硬件外,还输出文化产品等软性内容,以实现对欠发达地区融媒体发展的全面帮扶。
四、媒体标准化管理推动创新探索
2023年,标准化管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关键词,其不仅体现在宏观方向上的路线纠偏,更集中于对技术应用的细节把控。
标准化规范对构建新型媒体业务模式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加快了行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趋势,基于行业大数据基础信息平台,保障媒体间信息顺畅流通。黑龙江广电局于2023年8月印发《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培育智慧广电新视听、构建全媒体发展模式、重塑智慧广电新网络、提升公共服务新质效、构建现代化视听安全新格局等方面,实现全省视听产业提质增效。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顶层规划遵循有收有放的基本原则,在标准化规范的基础上,展开多维领域的试点实验工作。2023年,数字基础设施和媒体数据资源库建设初步完善,传统媒体通过数字赋能实现深度融合,不断推动短视频、数字出版等业态数字化转型,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内容建设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摘自《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4)》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