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在我国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装饰纹样,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及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云纹的形态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作为装饰纹样被广泛地应用在器物、服饰、建筑以及各类工艺品上。
云纹的产生与古人对自然界中云的观察、思考、模仿、敬畏和崇拜有关。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祭云、卜云的记载:“兹云,其雨,来云自南,雨。”许慎《说文解字》对云解释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形。”《黄帝内经·素问》也有:“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可见,古人认为气、云、雨三者的形成是相互生成的关系,而雨水在农耕时代又是影响农业收成的重要因素,因而与降雨密切相关的云在我国古代备受重视和尊崇。大自然中的云飘忽不定、变幻无穷,在对各种云的形态和色彩长期观察的过程中,古人亦产生了丰富的遐想,并以云的形、色察吉凶,对其进行解读、阐释,并赋予彩云“卿云”“庆云”“景云” “黄云” “青云”等多种名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列子·汤问》:“庆云浮,甘露降。”《汉书·天文志》:“庆云见,喜气也。”《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生,龙举而景云属。”南朝《宋书·符瑞志上》:“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南齐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中有:“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可见,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文献都将彩云视为祥瑞和吉兆。
古人模仿云的造型,抽取云的形式,将自然之云作为装饰纹样的母题,逐渐产生了不同形式的云纹。尽管有学者将原始社会彩陶上的旋纹视为云纹的雏形,但是学界一般认为商周时期出现的“云雷纹”是早期的云纹样式。云、雷是两种不同的事物,都与“龙”有关。《周易·乾卦》中有:“云从龙,风从虎。”“云雷纹”是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几何形式展开,作圆形“回”字形构成连续纹样的称为“云纹”,作方形“回”字形构成连续纹样的称为“雷纹”。以亦方亦圆的形式构成连续纹样的称“云雷纹”。“云雷纹”盛行于商周,并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其装饰表达了人们对云和雷的崇拜与敬畏,亦是为了美观和求龙施雨,滋润万物。
商周之后,汉代是我国云纹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也是云纹形态最丰富、运用最广泛的时期之一。汉代的云纹形式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加流转、灵动、奇幻、飘逸,崇尚繁复和变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出现了穗状云纹、涡状云纹、山状云纹、带状云纹等不同样式的云纹,纹样寓意较前代也更为丰富。这种审美追求应与当时黄老神仙方术、谶纬迷信和阴阳灾异思想盛行有关。传说中的神仙吸风饮露,腾云驾雾,云游四方。庄子《逍遥游》中对神人有这样的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人们向往神仙的生活,渴望长生不老,希望能像神仙一样乘云气升天,羽化成仙,这种思想推动云纹成为当时广泛流行的装饰纹样。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的各类服装、纺织品、漆器上就广泛采用了各种云纹作为装饰。以出土的纺织品为例,与墓中遣策所对应的“乘云绣”“信期绣”“长寿绣”上皆有云纹作为装饰,是汉代云纹的代表。“乘云绣”由朱红、棕红、绿三色丝线绣出带有眼状的桃形花纹、凤鸟纹和云纹组成,凤鸟飞翔在云气之中,纹样繁复、生动活泼,寓意凤鸟乘云、祥瑞美满。“信期绣”用朱红、棕红、深绿和金黄等色丝线绣成流云、卷枝花草和长尾小鸟等,纹样卷曲灵动。“长寿绣”上由穗状云纹、蔓草纹样和凤鸟状纹样组成,构图繁复饱满,与“乘云绣”“信期绣”相比,“长寿绣”上的穗状云纹更为流畅,凤鸟在云纹和蔓草纹间穿越飞行、流转飞动。
汉代以后,经过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的流云纹、朵云纹和如意云纹等云纹样式的发展演变,及至明清时期,云纹的样式更为丰富多样,该时期是我国云纹发展过程中集大成的阶段。明代云纹不仅种类繁多,使用上也广泛、自由,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以二方、四方连续的构图形式展开;可以与其他吉祥纹样组合而构成复合纹样,如与八宝纹组合叫四合如意八宝云纹,与蝙蝠纹组合寓意洪福齐天,与仙鹤纹组合寓意鹤寿延年;也可以作为地纹,随形就势、适形安身,广泛地装饰在器物、建筑、绘画和纺织品的任何地方。在形式上,明代的云纹强化了云纹对称、秩序和静态的装饰美。云纹的造型采用云头以对称的形式组合成团云,或在团云四周加上对称的小云尾,整体形态简洁、有趣。其中,四合如意连云纹是以云带相连,呈四方连续展开,含有四方合一、团聚、天下太平、高升、诸事顺意、和和美美等寓意,是明代最具代表性、最经典、运用最广泛的云纹之一。清代的云纹主要承袭明代的云纹,同时也有一些新的云纹样式出现,主要是各种团云纹、带状行云纹。团云纹大多是由多组云头以扭曲的云带和云尾组成,其形态多样,有规则的如意云头,也有不规则的云头,云头较小,云身呈带状,有细有粗,有长有短,云尾也是有长有短,总体形态呈不对称、不规则的盘旋状。带状行云纹通常没有云头和云尾,其形态包括不规则的盘旋、缠绕状和冉冉上升、移动的飘浮状。
云纹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广受欢迎,并应用在各种现代设计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装饰纹样就采用了云纹,祥云火炬的云纹设计简洁,有着卷曲、轻柔、舒缓的流动之美。祥云纹样环绕着火炬,寓意“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也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生活美学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智慧。在当下国潮复兴的风潮中,云纹亦以其优美的形态、吉祥的寓意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受到了时尚界的青睐,作为传统纹样元素融入服装、鞋履和配饰的设计之中。
中国云纹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吉祥美好的寓意是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标志,云纹装饰着过去、现在,也必然将装饰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
(作者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