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12-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

  制度建设管根本管长远

  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稳定和发展的制度基础。稳定的政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党的领导制度是根本中的根本,确保了党在改革发展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指引着国家前进的方向。通过完善的政治制度安排,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确保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完善的经济制度则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确保了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这些制度安排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为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稳定的政治制度和完善的经济制度相辅相成,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中国式现代化得以顺利推进。

  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才能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国家处理经济社会各方面事务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依据。经济社会领域各项制度安排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治理效能。通过各领域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有效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党始终强调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同时需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以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和挑战。

  筑牢根本制度。根本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容和核心特征。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根本领导制度,党的领导是实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是确保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确保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以坚定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巩固和健全根本制度,充分发挥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顶层统领性和全域覆盖性作用。

  完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是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形成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优势。完善基本制度,要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协商民主的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完善自治法规,确保制度在实践中更加灵活和有效。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民主选举等措施,增强基层群众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确保基层民主的有效运作。基本经济制度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措施,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同时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分配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多元分配机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重要制度。重要制度连接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仍存在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坚决予以破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以最大力度、最高标准进行改革创新,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如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社区治理、推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网格化管理和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可以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强化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断完善优化制度的实施机制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仅有制度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实施这些制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还必须注重制度的执行机制、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的完善与优化。有效的执行、评估和反馈机制,是保证制度落实、发挥制度效能的关键。

  创新制度执行机制。制度执行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发挥效能的关键环节。制度的执行不仅需要刚性,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也需要灵活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满足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坚持制度的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是实现科学有效治理的重要原则。在确保制度执行不打折扣的同时,鼓励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模式,推动制度建设从顶层设计向基层实践的有效转化。

  创新制度评估机制。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和实际效能难以客观衡量,制度的持续改进也无从谈起。评估机制需要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过程要公开透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基层和群众的反馈。通过不断的评估和改进,才能使制度实施更符合实际需求,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创新制度反馈机制。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及时捕捉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将这些信息迅速传递给制度的制定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了建立有效的制度反馈机制,需要畅通的反馈渠道,使各级部门和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针对所反映的问题,设立专门的处理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反馈信息,并提出改进建议。制度反馈机制的关键在于确保反馈机制的闭环管理,即不仅要重视和处理反馈信息,还必须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信息提供者,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制度建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不断完善与优化制度的实施机制,确保我国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创新中心研究员)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张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