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苏国鑫 摄影杨甜)11月3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数字人文的多元文化图景”——首届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孙婧提出了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的重要性。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叶金州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他表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哲学学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为应对这一变局、响应党和国家“有组织科研”的号召,学院积极融入华中科技大学以强势医、工学科为依托的交叉学科深度融合新格局,组建了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教学研究团队,并获批校级科技伦理与“哲学+”前沿创新团队。同时,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等课程、《数字时代的人论》等系列学术讲座,积极探索数字时代哲学的新形态。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研究室教授董恩林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阐述了他对“数字人文”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认识与理解,并提出数字技术在提升传统文献研究效率、减轻学术负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期待古籍整理与数字人文的深度结合,推动我国数字人文学科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数字人文具有广阔前景与巨大潜力。并从“数字人文的创新”“破坏性创新”“数字人文批判”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数字人文的学术发展与现实挑战。她充分肯定了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的积极作用、巨大潜力与重要价值。也提出数字人文的创新具有深刻的变革性,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知识的生成方式、表达方式、评价标准、成果形式,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文领域的版图与形象,改变了人文知识与大众的关系,开创了新的传播形式与媒介。冯惠玲认为,必须要让批判性思维成为数字人文的基础,如此数字人文才能健康蓬勃地发展。
会议为期两天,设2场大会报告、3场专题研讨,旨在探讨数字人文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潜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海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学者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