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成果向区域基础教育辐射

2024-11-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11月15日,“智启未来”昌平区基础教育智能化发展项目验收展示会暨未来科学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基础教育)示范性应用场景授牌仪式在京举行。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校城融合处处长熊玉川主持会议。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政府副区长柳强,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苏俊山分别出席会议。

  据了解,“智启未来”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由北京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作为项目主体,由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指导落实,北京师范大学全面实施,依托未来科学城五所基础教育学校开展试点,是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成果向区域基础教育辐射的典型案例。项目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搭建了智慧体育育人环境、智慧农场、智慧书法教室等空间,定制开发了智慧教学、智慧阅读、项目式学习等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立了“高校专家—教学专家—一线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搭建了5个AI基础教育大模型应用示范场景。
  在交流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在汇报项目建设成效时说,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校城融合的核心思想,一方面推动了区域大中小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项目团队中的在读研究生深入基础教育一线课堂,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是“校地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有效实践。
  柳强表示,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办特色基础教育是未来科学城独有的元素,项目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政府、高校、中小学各方共同努力、协同创新的结果,树立了“校城深度融合”新典范。我们要继续深化经验总结,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与智力优势办好基础教育,让特色办学在校城融合的基础上全面开花,确保项目成果的可推广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为北京市昌平区更广泛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科学城将继续深化高校、央企、属地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拓展应用,秉承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理念,以项目为支撑,以试点示范带动区域发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推动形成创新教育和数字教育、智慧教育互融互促的良好生态,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势能”进一步转化为地区发展新“动能”。
  来自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等未来科学城5所试点中小学相关负责人及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员代表参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