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2024-1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的社会工作,对于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汇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社会工作领域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这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实现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党对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 

  健全各级党委抓总、社会工作部门负责并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党委组织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制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社会工作部门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评价激励等,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相关部门如教育、民政、财政等也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在社区治理、养老、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领域,要设定具体的人才发展指标任务,以确保这些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总之,坚持党对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并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完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 

  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力度,完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建好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等队伍。一是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力度。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教育体系中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者,还要注重他们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以及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专业人才。二是完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施全国统一的考试制度,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从而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质量。三是建好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等队伍。对此,首先要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范围、选聘条件、职业发展路径以及薪酬待遇等,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其次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畅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等具体举措,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最后要增加志愿服务优质项目供给,拓宽基层参与渠道,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以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总之,通过完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构建一支更加专业、高效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推进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 

  推进职业体系建设,健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打造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一是健全教育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如与开放大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教育水平,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持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明确规定继续教育的学时要求,以确保其专业知识的更新及职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二是完善管理监督,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权利,规范职业行为,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环境。社会工作者的管理监督还需要依托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可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三是要加强激励保障机制、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为此,需要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待遇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薪酬,并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总之,通过推进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培养和维护一支既专业又热情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推动社会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分工合作、具体推动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建设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志愿队伍;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任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为了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这一体制和机制的核心在于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正确方向和有效实施。具体来说,党委负责制定志愿服务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志愿服务的全过程。社会工作部门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评价激励等,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也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社会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通过社会组织平台,可以更好地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参与度,且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灵活性也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意味着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全社会尊重和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建设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志愿服务队伍,需要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激发其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总之,通过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不仅能够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还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美丽中国愿景。 

  【本文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分院课题“新时期北疆地区健康社会工作深度职业化研究”(2024SKYFY003)研究成果】 

  (陆俪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研究馆员;家博,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方鸿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