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项目推动中非合作深入人心

2024-1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中非在民生领域的大量合作逐步成为促进双方交流互信的重要渠道,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持续凝聚社会共识、积累情感资源。2024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做主旨讲话,发布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其中提到中方将在非洲“实施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在中非合作的宏大画卷中,一系列“小而美”项目如同精巧的笔触,勾勒出动人的细节。它们是中非人民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是文化融合的催化剂,是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石。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促进非洲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更催生了中非基层社会的密切互动,增强了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并就如何在赋权民众与社区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国际发展援助等难题,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实践探索。
  民生项目架起民心相通桥梁
  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理解一个群体的文化必须深入其复杂的意义网络之中。“小而美”项目避开了可能忽视地方性知识的宏大视角,从本地需求、习惯和知识传统出发,充分融入地方元素,在本土化、文化适应性以及社会资本的积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也为深入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理想环境,推动中非民众在跨文化互动中建立共同的意义和理解。
  在中非合作的大背景下,“小而美”项目正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这些项目直接触及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让非洲人民切实感受到中非合作带来的直接益处,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情感。
  在马里的偏远村庄,中国援马里医疗队让当地居民第一次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医疗服务。由浙江援建的马里医院,成为当地最好的医疗机构,连接马里医院和医疗队驻地的路,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浙江大道”。今年,以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拍摄的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在国内和多个非洲国家热播,我们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了中非人民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的绵绵浓情。
  这些贴近民生的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中非合作的认同感,同时也为中非民间交流搭建了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志愿者与当地民众直接接触,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这种面对面的交往,比任何形式的宣传都更有说服力,有效消除了误解,增进了互信,巩固了中非合作的社会基础。
  技能转移形成持续发展动力
  政治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认为,发展的本质是扩大人们的实际自由和能力。在“小而美”项目中,我们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体现为当地社区成员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过程,项目还为之提供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在此类小规模项目中,中方人员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直接指导传授技能,讲解直接经验传递难以明确表达却又十分重要的“隐性知识”。小规模项目还作为创新的试验场,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采用。这都有助于充分调动、激发当地的资源和能力,实现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非洲可持续发展方面,“小而美”项目正在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解决了当前的迫切需求,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非洲自身的发展能力,为其长远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援建的职业培训学院每年为数千名当地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4月,“鲁班工坊”在当地揭牌启运,赋能职业培训学院,探索建立新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养机制。在当地官员看来,“鲁班工坊”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本土教师,以“授人以渔”的精神,帮助非洲建立了扎根本土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苏里南,中国援助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俨然已成为当地农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在许多非洲国家,菌草技术的引入不仅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更赋能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平等,广泛传播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见,“小而美”项目不是简单的援助,而是更注重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这些年来,中国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民生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小而美”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它们如同一粒粒种子,在非洲的沃土生根发芽,孕育着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精准贫困干预
  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
  在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上,“小而美”项目正在开创一种新型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尊重合作伙伴的实际需求,体现了新时代国际合作的精神。
  威廉·威尔逊关于贫困的研究强调了贫困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小而美”项目有助于实现更具针对性且更精准的贫困干预。中国在大规模减贫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相关实践和研究均表明,基于实证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贫困干预也十分重要。由于在“小而美”项目中社会互动更容易被观察,干预方案可以根据基层反馈和实践经验及时调整。其高度的灵活性允许项目在保持总体目标的同时,适应不同地区或群体的具体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非合作中,众多“小而美”项目的实施还将有效分散风险,调动各类主体和资源,避免投资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型官方项目。在这些领域,私营部门可凭借其灵活务实的作风和对非洲民众实际需求的精准把握,实施更加贴近当地情况且可持续的合作项目。
  “小而美”项目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高社会效益。它能够快速响应需求,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国际舆论和媒体报道来看,中国在非洲的“小而美”项目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外媒多次报道并高度评价这些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这些项目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对于推动全球发展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模式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始终同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通过“小而美”项目,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诠释这一理念,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有益探索。
  小项目展示大智慧。“小而美”项目不仅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更传递理念和方法,建立情感与认同。以“小而美”项目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非合作模式,正在加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这不仅将造福非洲人民,也让我们看到了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国际秩序的希望。未来,更具连通力、催化力和影响力的“小而美”项目将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注入活力,谱写中非共同发展新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跨文化信任视角下来华外国商人赊账贸易的运行机制研究”(23CSH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余朋翰(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