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切实加强我院党的纪律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纪委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纪委书记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栏目,刊发部分院属单位纪委书记学习体会文章,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深切表明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为新征程上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见效的重要保障,是各级纪检组织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纪检组织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方法论的重要论述,坚持用改革方法论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学者齐心协力抓好贯彻落实。
加强政治监督系统集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系统集成,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本身就是前无古人的复杂系统工程。与此相应,改革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这必然要求政治监督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以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政治机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院党组从全院事业高质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三个定位”,凝聚“三项共识”,作出“三项承诺”,推进“三项行动”,实施“三项举措”,大力破除阻碍政治机关建设、科研创新的思想障碍、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壁垒。政治监督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政治机关建设与科研创新、战略与策略、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系统方法驭全局,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要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持政策取向一致性,以“三项共识”引领政治方向,以“三项承诺”净化政治风气,以“三项行动”强化政治建设,以“三项举措”提升政治能力,从思想上、学术上、组织上、管理上、制度上根除散源,防止拆东墙、补西墙,力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弹好“协奏曲”、唱响“大合唱”,统筹推动院党组决策部署和各方面改革举措,抓好协调配套,确保同向发力、协同联动,增强整体效能。
更加突出政治监督重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众多复杂矛盾和问题,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善于抓重点、抓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新时代新征程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项共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办院方向和原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政治监督,要着重看是否把“三项共识”不折不扣贯穿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是否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政治品格;是否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是否勠力同心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是否自觉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学科基础理论体系;是否筑牢守稳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是否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根本政治保障。要准确把握政治监督的内涵,突出监督的政治站位、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防止监督泛化、靶向偏离,紧盯重点人重点事,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找准监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升精准发现政治安全问题的敏锐性,着力查摆和纠正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问题,严防“七个有之”,坚决清除同党离心离德的“两面人”、结党营私的“小团伙”、阳奉阴违的“伪忠诚”,大力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题。
着力提升政治监督质效。改革重谋划,更要抓好落实。再好的政策不落实也是一纸空文,再好的决策不贯彻也难以取得实效。注重改革实效是新时代以来党领导改革事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每一条都有实的内容,每一条都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政治监督要瞄准改革实效,着力提升监督质效,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本部门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同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三项共识”“三项承诺”“三项行动”“三项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工作,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坚持深化创新工程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提升整体创新效率。锚定改革目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全面完善闭环落实机制,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压实工作责任,及时校准偏差。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以科学的评价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术观,坚守学术初心使命,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干为基、用实绩说话,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产出真成果,稳扎稳打、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坚决抵制学术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科研管理监督与评估,杜绝以重大科研创新为名打造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盆景工程”,靶向纠治学术散象乱源,防止和克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干事劲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积极识变应变,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