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共青团思政育人

2024-1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以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为引领的数智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数智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以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理念悄然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和模式。

  从“大雨漫灌”到“精准滴灌”

  优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靶向供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存在教育者以一种单一、笼统的方式向受教育者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应用新兴数智技术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教育内容的有限性等方面的局限,为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提供实现“精准靶向”的可能。一是利用数智技术整合来自不同领域、维度的数据要素,持续供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促进教育理念及方法交叉融合,运用大数据、边缘计算、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等数智技术建立数智化连接,促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史团史资料、学科经典案例、前沿理论等领域海量数据全方位融合,丰富高校思政工作内涵和外延。二是依托数据的精准性、细粒特质,数智技术的算法推动以及智能分析等优势对教育对象进行数据扩展,精准洞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成长需求和个体特点,精准辨别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定制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话语体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话语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和思考。三是瞄准“智慧服务”,建设一个高校“数智共青团”平台,打造 “需求精准画像+资源精准供给+方法精准推荐+效果精准评价”的全链路、全流程高校共青团思政智慧赋能基础平台。比如,对于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有较高需求的同学,平台会适时推送更深入、更专业的政治理论学习资源;对于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学生,会针对性地推送相关道德教育案例和指导。避免传统教育“一刀切”现象,使教育资源精准到达每一位学生的需求点。

  从“文本经验”到“介入建构”

  拓展共青团思政教育的空间场域。传统的共青团思政教育往往局限于团课传授或开展团日活动,其话语叙事所呈现的较为宏大的言说内容、规范的文字符号,存在着“文本经验”的局限性。而数智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思政教育资源、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同时通过视觉机器的编码重组,实现话语叙事从抽象的语言文字向具象的视觉图像转换,极大地拓展思政育人的渠道和空间,为大学生打造社会观察和社会实践的“行走的课堂”。一是建立数智化的虚拟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身临其境地进入各种历史场景、社会情境中,亲身体验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走进红色基地,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在校园中设置一些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进行思政教育的体验和学习。二是利用数智化系统实时监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学习进度、答题情况等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教育方向和内容,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既有大道理也有“烹小鲜”,来点“典故”、加点“幽默”、添点“噱头”、讲个“段子”等,使思政教育更加直观、生动、有趣,提升思政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介入式的建构,使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中的经验,而是真正地介入思政教育的情境中,自主去探索、去体验、去建构自己的思想政治认知。

  从“枯燥泛化”到“交互启发”

  激活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话语共情。过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枯燥泛化”的特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教育过程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和兴趣。数智化手段将打破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单向传播壁垒,满足话语受众的情感共振和思维启发需要,为实现“交互启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学生可以在高校“数智共青团”平台上,通过在线讨论、留言板、问答社区等方式与教育者以及其他同学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教育者运用数智化的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深入的解析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二是创设沉浸式的教育场景,在平台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决策模拟。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政协提案活动,学生在平台上扮演政协委员的角色,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和提案撰写,教育者在一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启发。通过这种交互启发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能够在与教育者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中感受到彼此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激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话语共情。这种共情的建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变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让青年人影响青年人,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带动、吸引、凝聚广大青年积极参与,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中更广泛地传播。

  高校共青团思政探索之路挑战重重,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共青团思政育人具有明显优势,也存在数据安全、算法偏见、技术故障、虚拟与现实脱节等隐患和风险。高校共青团要持续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和安全监管,加强学生信息安全保护,培养一支既懂思政教育又懂数智技术的师资队伍。聚焦广大青年成长和精神需求,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搞活,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变“围绕型”为“参与型”,变“务虚型”为“求实型”。把引导团员青年和发挥团员青年主体作用联系起来,做到理论宣传与实践感悟相结合、线下宣讲与线上阐释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浸润相结合,真正让新思想在青年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成为适应未来挑战、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副书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志强(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