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方法

2024-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的逻辑旨向和方法论原则,是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和重要法宝。

  谋划改革思路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确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问题域和整体性。

  以“客观实际”锚定改革的“出发点”。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以“客观实际”为根据,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为客观实际,“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标定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位”和“出发点”。

  以“问题导向”谋划改革的“问题域”。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为人们提供了“矛盾分析方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决定》全面勾绘了“改革清单”,这亦是“问题清单”,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重大问题为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可以说,奔着问题去,锚定问题域,盯着问题改,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以“系统集成”明确改革的“整体性”。唯物辩证法确立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图景”,确立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系统集成,遵循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原则。在当代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各项改革的协同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要“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纵观《决定》全文,其中蕴含的重要改革方法论就是“系统集成”,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必须突出改革的系统整合和整体协同。

  明确改革主体和方位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方位、趋势和规律,标定了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历史进步与人的发展、历史合规律性和历史合目的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这是确证当代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主体、历史方位、总体目标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

  以“政党领航”明确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党是由一定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团体,往往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就社会主义事业而言,“革命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毫不妥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是走向胜利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决定》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说明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以“人民至上”明确改革的“根本力量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深刻回答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在《决定》中,“人民至上”是蕴含的内在红线。从《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到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等3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追求即“人民有所盼,改革有所应”。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以“历史趋势”明确改革的“根本前进方向”。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两个必然”的根本规律,强调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在当代中国,我们顺应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就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方向。《决定》确立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大原则,特别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牢牢把握住了改革的主动性和方向性。

  标定改革战略和策略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历史是时代之镜,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辩证发展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出真知,实践创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是当代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密码”,亦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的辩证法”或“实践辩证法”。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认识论的辩证法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高度契合,不断坚持守正创新,用发展着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解答实践中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仅靠主观理论创造,而要遵循实践规律,以中国发展的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决定》指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是对“实践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充分体现了用实践中摸索到的规律来升华我们的理论的正确路径。

  坚持“重谋划”与“重落实”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要“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反对根据书本来谈论社会主义。这启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将改革目标“束之高阁”,而是要坚持改革目标与改革执行、改革谋划与改革落实的辩证统一。《决定》全文共有三大板块,分15个部分,按照“总论—分论—结论”的形式通篇排列60条,全面系统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远景图画”和“具体路线”,既有顶层谋划,更有具体策略,充分体现了统筹谋划与分层落实的辩证统一、理论战略与实践策略的辩证统一。

  坚持“三个更加注重”和“三个更好相适应”的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优化改革的路径。《决定》指出,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三个更加注重”侧重改革的过程与方法,“三个更好相适应”侧重改革的结果与目的,是衡量改革总目标是否实现的尺度。“三个更加注重”和“三个更好相适应”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的统一、改革深度与改革广度的统一。只有把“三个更加注重”和“三个更好相适应”统一起来,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对外话语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罗浩(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