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10月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主办的“项目式学习国际研讨会2024:AI赋能的项目式学习与21世纪核心素养研讨会”在珠海举行。
会议现场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通过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优化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阐释了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探索欲与探索能力的学习方式,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丹麦奥尔堡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问题和项目教学法研究中心主任杜翔云,通过多年来在国际上所进行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经验,来证实PBL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的巨大潜力。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未来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凯说,北京师范大学致力于推动智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建立国际化的教育教学创新平台,积极探索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杜翔云以《基于PBL的可持续教师发展和教育变革》为题作主旨报告,提出了一种系统思维的方法,即将“教师学习”概念化为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其中包括个人的专业成长,以及与环境因素(如机构条件和文化价值观)的互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国民以《语文课程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样态探析》为题作主题报告,对伴随语文课程改革理念落地推进过程中,基于语文课程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涌现,所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双重调整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诠释。
CREATE for STEM 研究所所长,密歇根州立大学Lappan-Phillips科学教育教授Joseph Krajcik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参与和成就》为题作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讲解了项目学习的特征,并展示这些特征是如何基于学生学习的已有研究,进而推动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发展可用的知识,使其能够解释复杂的现象并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以《高质量项目学习的力量——项目学习三年循证研究及其启示》为题作报告,报告谈到了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北京丰台、北京海淀、上海黄浦、浙江温州、山西晋中开展的为期3年(2021-2024)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实践和部分地区针对1万6千余名学生开展的为期三年四轮次的追踪测试,分析了高质量项目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