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2024-10-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10月2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作为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所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抓手,不断推进民族研究事业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创新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出更多理论与学术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局副局长下上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对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希望专家学者发挥研究专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局副局长下上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极大地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所在,切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扎实抓好讲话精神的落实落地。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局长李进峰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切实落实好文化强国战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李进峰提出,中国多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传承与壮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写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局长李进峰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李洪雷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行动指南。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理论和学术优势,在研究宣传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做表率,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李洪雷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翔代表承办方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致辞。他结合自身研究和担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杂志副主编的工作实际,分享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路径和举措的思考。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翔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延中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与会专家及相关单位、各铸牢基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的工作成就。他还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的最新论断和最新理论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五大任务进行了阐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延中作会议总结。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与会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入分析,就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提出思考。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承办,《民族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协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