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新时代湖学的创新转化

——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俊

2024-10-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湖学由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湖两地执教州学时创立。他以湖学为核心,亲授弟子数千人,对整个宋代及以后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俊一直潜心研究、传承湖学,并对其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何俊教授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学启源胡公之于湖州,兴于北宋,曾助力宋学发展,之后渐渐衰落,逐渐了淡出人们视野。自20世纪80年代又被人拾起,现正期待复兴。面对当前湖学研究传承方面面临的人才匮乏、研究零碎化和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湖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招才引智、强化研究,重塑品牌影响力。

  何俊提出,湖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其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其实践意义则体现在培育人才、带动当地文化及经济发展。新时代实现湖学的创新转化,需要强化跨学科合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可持续发展视角深化和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何时开始接触并深入研究湖学?能否分享一下您与湖学的深厚渊源?

  何俊:我1963年8月出生于湖州长兴,自幼便浸润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1982年9月,我考入杭州大学,从此踏上了学术探索的征途。自那时起,湖学便悄然进入我的视野,成为我学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真正意义上开始对湖学有深入研究,始于大学毕业后,即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湖州人,我对家乡的文化名人胡瑗先生怀有无比敬仰之情,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驱使我深入探究他的思想与学说,这也成为我与湖学不解之缘的起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的观察中,湖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何俊:湖学最初起源于民间私学,凭借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迅速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从而崭露头角,甚至一度上升为太学的地位,为北宋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培育了众多杰出人才,并对宋学的兴起与演变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湖学也曾遭遇过低谷,因种种原因而逐渐衰落,甚至一度鲜有人问津。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当今大力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湖学再次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影响力和关注度正逐步得到提升与拓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当前湖学的发展现状,您有何看法?

  何俊:目前,湖学的发展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境。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湖学的全面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学术界的研究多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成果;二是湖学成果的当代转化与应用尚显滞后,其影响在地域范围内仍显有限,尚未形成广泛的研究、传播与应用范围。然而,值得肯定的是,湖州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引进顶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会议、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等,这些举措无疑为湖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湖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俊:就理论价值而言,湖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与认识胡瑗先生的思想体系与学术贡献,更能深化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同时,湖学研究还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浙江文化大省、湖州文化强市的建设与发展。就实践意义而言,湖学所倡导的“明体达用”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湖学还为我们讲好湖州故事、传播湖州声音、展示湖州形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素材支持,有助于提升湖州的城市品牌与知名度,推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湖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您认为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何俊:要实现湖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湖学智库建设,深化系列研究。这包括成立专业的湖学研究机构、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出版系列专著与教材、创办研究期刊等,以推动湖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其次,要强化湖学的整体统筹与多元合作。我们需要加快顶层设计与规划制定的步伐,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广开宣传渠道提高公众对湖学的认知度与关注度,举办系列活动增强湖学的社会影响力与感召力,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或设施等,推动湖学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报》:展望未来,您认为湖学研究还应在哪些方面不断拓展与深化?

  何俊:展望未来,湖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跨学科融合研究。我们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的束缚与限制因素,积极推动湖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现代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互动发展;从多角度、多层次解析湖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潜力,为湖学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源泉。二是技术创新应用研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湖学文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处理;创新湖学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与传播方式,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线课程开发、虚拟博物馆打造等举措,提高研究效率与普及度,扩大社会影响范围。三是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特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目标等议题,探讨湖学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构建美丽中国、和谐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班晓悦(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