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风险治理与文明共生

2024-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9月28日,“全球化与全球治理论坛——风险治理与文明共生”学术研讨会暨《全球化研究(2024)》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发展趋势,中国为全球治理积极贡献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如何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摆在哲学社会科学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环顾世界,我国推动全球化的决心恒定,步伐稳定,久而弥坚,不可逆转。这是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引领世界发展的底气,也是中国学者在全球化研究领域勇于开山立派的底气。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世界社会科学》主编张冠梓提出,应对风险与挑战、推动构建全球治理体系是当今时代的重要问题。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全球化的趋势,这需要中国自己的理论探索与学术创新。只有加强全球协商、深化学术研究、推动信息传播,才能在学术共同体下应对全球化的更多挑战。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郗卫东说,《全球化研究》问世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凭借其聚焦问题的独特性、理论研究的权威性,以及学术价值的时代性,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在大会演讲环节,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围绕“全球化”来进行设问、解释、回答。她从全球化作用、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应对方案三方面展开分析。她认为,政治、经济、文化危机影响了当今国际秩序,作为全球化的参与者,中国愿意继续为全球化贡献力量,对此她提出:应树立对全球化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建立新的制度来推动全球化,以“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平台和框架。此外,针对不同国家间的不同传统、文化、理念、行为方式,应努力为推动构建更加包容、多元、可持续的全球化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傅小强认为,世界多极化进入新阶段,更多元的主体参与成为新的常态,多层化、去中心化的架构在多国成为新的潮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提出,要加强全球治理的“韧性建设”。为进一步应对扩散的全球性风险,及其内在的联动性、多样性、不确定性,他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以培育共同的价值为纽带,重建全球信任;第二,应以国际多边合作推动国家全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第三,以协同开放的制度设计促进全球治理制度的互动;第四,要以数字建设合作提升全球治理行动效能,构建全球数字的治理规则,在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风险当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新书发布仪式上,康震和郗卫东为《全球化研究(2024)》新书揭幕。
  本次论坛的发言主题为七个方面:一是探究全球化与文明共生的前景;二是展现全球时代文明包容共存和交流互鉴的使命担当;三是阐明数字全球化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四是追踪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动向;五是把握全球化的风险挑战和全球治理的价值导向;六是提出全球治理的宏观进路;七是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会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对全球化的未来和全球治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