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如何有效触网从而正常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网络、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导致老年人对互联网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如何让老年群体适应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为应对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帮助他们构建数字信任,有必要从语言视角分析老年群体数字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老年群体数字信任话语建构策略,帮助老年群体积极融入数字社会。
在深度老龄化社会来临之际,老年人容易因自身学习能力下降、被诈骗风险增加、数字社会融入困难等一系列原因陷入数字困境,若无法有效解决就容易导致信任危机的出现。所以,面向老年群体建立数字信任存在必要性和紧迫性。老年人的数字困境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不识字老年群体的数字接入困境。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文盲率持续下降,但不能忽视的是老年群体中仍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因而存在不识字的现象。对于这些老年群体而言,先不说让他们享受数字红利,即便是进行简单的文字阅读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这种文字识别的困难,导致他们在使用互联网或智能手机时存在接入困境。
第二,不使用网络老年群体的数字接触困境。老年人如果不会上网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之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子女可能因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去教会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也可能因为多次向子女寻求帮助而感到麻烦,导致不再愿意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这导致老年群体难以接触到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第三,有被网络诈骗经历的老年群体的数字坚守困境。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手段更加隐蔽。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根据受害者的特点量身定制欺诈手法,步步设套、引人上钩,严重侵害了人民的财产安全,其中老年群体是较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不少老年人因为经历过网络诈骗而对数字技术失去信任,导致在数字领域产生坚守困境。
第四,对网络或新媒体等数字设备持怀疑态度的老年群体的数字认同困境。很多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应用程序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往往感到眼花缭乱,无法准确找到所需的功能或信息。此外,不少老年人对于数字产品与服务缺乏足够了解,担心自己会被骗,因而持有观望或拒绝的态度。这种态度导致老年群体对数字化的认同不足,间接影响了数字信任的建立。
数字信任可以定义为:在数字语境下施信人对个人或组织的话语进行可信度评估后,相信其可靠性、真实性或能力等的意愿。数字信任与非数字信任一样,本质上是基于个人特征和情境条件的主观性问题。数字信任的主观性特征使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制度措施或语言策略等进行建构、解构或重构。此外,数字信任的概念是对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拓展,是数字空间中信息发布主体基于数字技术建立的数字身份识别的新型信任关系。正因如此,数字信任建构需要进行人际和机构信任的迁移,完成由“中心化系统信任”向“数字化分布式系统信任”的转变,实现“即使我不认识你,我也相信你”的系统信任。在进行数字信任建构过程中,既需要区块链等技术的加持,又需要社会、语言等人文特性的融入,促进数据隐私,加强数据安全。解决老年群体数字困境,使他们积极融入数字社会,从而产生对数字产品或者服务的信任,就需要采取恰当的话语策略进行数字信任建构。总体而言,老年群体数字信任的话语建构路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构接入性强的多模态话语系统。在老年群体数字信任建构过程中,个人或组织应构建基于计算机通信媒介的多模态话语系统,具体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表情符号等多种符号模态。老年群体在购物、办事、求医过程中,相关个人或组织应通过以图辅文、以音辅文、以像辅文等形式进行内容或流程的呈现。此外,还可以通过虚拟人像技术或具备视觉和听觉双通道交互模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增进老年群体对相关信息的恰当理解,避免误解。
第二,建构识辨率高的数字身份话语系统。在网络或新媒体语境下,数字身份具有多元性、可变性和可伪性特征。有必要通过话语手段建立老年群体容易接受的个人或组织的可信身份,包括属性身份话语、角色身份话语和形象身份话语。属性身份话语主要反映个人的性别、年龄以及组织的性质特征等属性。角色身份话语主要反映个人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身份话语主要反映个人或组织的形象,如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话语层面的数字身份建构与技术层面的数字身份认证相辅相成,可以增加老年人对数字产品或服务的认可。
第三,建构感同身受的人际情感话语系统。数字社会如果缺乏温度,那么社会治理便难以产生效能,因此应给予老年群体人际情感层面的鼓励和支持。在数字社会中增强情感纽带的话语策略,包括感情话语、人情话语和德情话语。感情话语旨在提升老年群体使用数字产品或服务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人情话语旨在赋予数字产品或服务以文化语言标签,从而提升老年群体的认同感。德情话语旨在增强数字产品或服务的社会规约,让老年群体更多了解其可信度评价,预先产生使用知觉。通过人际情感话语既能提升老年群体的情感体验,又能让他们融入虚拟人际网络,还能以在线网络规约的形式使他们感到信服。
第四,建构利益均衡的机构理性话语系统。老年群体在网络购物等数字活动中往往倾向于进行比较,以理性的方式确定商品或服务是否可信。因此,网络终端的个人或组织需要依托具有理性特征的机构话语,实现与老年群体的有效沟通。所谓机构话语是指话语互动过程中以交际双方是否遵循合作、互惠原则为基础的话语。在老年群体使用电子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相关组织或个人应为老年人提供真实、准确和关联的信息,并以得体的话语形式进行交流,从而获取老年群体的信任。
当前,老年群体对数字社会的适应、参与和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多领域交叉的系统性与全局性工程。老年群体在融入数字社会时出现的数字鸿沟,既是技术鸿沟,也是关系鸿沟、情感鸿沟和文化鸿沟。为克服老年群体使用数字产品或服务时的困境,需要采取恰当的策略,通过技术和人文领域的通力合作完成数字信任的建构。老年群体数字信任的话语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数字技术之便利,让他们在数字社会中体验温情与关怀,促使他们相信、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应对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老年群体数字信任的话语建构研究”(22CYY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