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哲学随笔

2024-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名称,很为一些学者所不赞同。他们认为译名不准,主张唯物主义应译为物质主义,唯心主义应译为理想主义。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那么整个哲学就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了。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9/t20240902_5775145.shtml

 

  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哲学思考能把对对象的认识提高到超越具体知识的水平。要对对象形成规律性把握,作出正确的解释,必须具备基本的哲学素质。不探索因果性观念,就难以发现规律,因为规律就存在于因果关系中。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8/t20240807_5769534.shtml

 

  无论中外,都出现过不少著名哲学家,他们至今仍然是哲学天空灿烂的明星。但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变革,为什么?这不是从哲学思想的思辨水平说的,不是因为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一切哲学思想,是最具哲学智慧的思想体系,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以往哲学的道路,即创造了一种真正为人民服务、为实践服务的哲学。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03_5756346.shtml

 

  为什么我们重视问题,强调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都要以问题为导向呢?因为问题决定我们认识和实践的目的。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不是为认识而认识、为实践而实践,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解决任何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20_5752436.shtml

 

  哲学家属于历史,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时代。他们的生卒年就是他们的时代;每个哲学家面对的问题都是时代性的,面对的是自己时代的课题;每个哲学家的回答都具有历史性,因为他不仅要回答历史上哲学家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自己提出的回答也不可能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4/t20240424_5747687.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