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2024-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以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己任,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凝聚国际合作的广泛共识、谱写人文交流新篇章,为了迎接全球挑战,汇聚中国力量,奉献中国智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新征程中,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主动地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沛养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我们还要坚持深化改革的方针,因事而化,因时制宜,顺势而为,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效能的整体提升,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激荡的国际文化中真正站稳脚跟。

  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眼光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伟大时代命题,充分彰显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与强烈使命担当。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新贡献。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源于交流与互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更加积极地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中华文明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和借鉴来促进自身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须在交流互鉴中持续发展进步。在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其他文明,汲取精华,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自我发展。

  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不是建立在独尊或贬低某种文明的前提下,我们只有持平等相待、包容互鉴的态度,才能够做到文明对话、文明和谐、文明共生。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前提,坚持开放包容和互学互鉴的原则,坚持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目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能以单一文化取代多元文化、单向输出取代双向互动、强制强迫取代自由自愿,而必须坚持倡导平等、互鉴、交流的原则,破除文化交往之藩篱、兼容并蓄,从多元文化聚合为共同文化。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中国共产党更是以开放、理性的姿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形象,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国家间的文明对话,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当务之急就是建构中国叙事体系,并对话语内容进行优化和拓展,积极参与世界性议题的设定,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近些年,我国提出了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等理念,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愿景,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利用中国实践做好国际传播,积极打造世界性话题,而且要善于发掘有人类价值和世界意义的叙事,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推动跨文化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自塑能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优化拓展话语内容在于坚持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讲好真实、有用的中国故事,以五千多年源源不断的中华文脉为支撑,充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要高质量构建学术共同体,以相当的理论水平进行文明对话互鉴。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党的二十大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是我们党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的战略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努力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广度,增强中华文化“走进去”的深度,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有效传播。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在传播形式上,我们要在立足于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紧跟文化传播移动化、社交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发展形势,借助新兴媒介的传播优势,达到准确、高效的传播。在内容打造上,应该注重受众的体验感、文化兴趣点和反馈意见,灵活地运用时代感强的语言,贴近百姓生活的通俗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学术论述,以趣味内容引起关注,以理性论述获得认可达到情感共鸣,努力促进中华文化在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环境中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普遍的共识,从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形象标志。

  (作者系三亚学院应用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志强(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