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8月21-22日,“马克思主义与中俄现代文明”第三届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国际会议在哈尔滨举行。
本次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中国化”“俄罗斯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中俄现代文明与中俄社会主义实践”“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列宁主义研究”5个议题展开,设有开幕式、主题报告、3场主旨发言、青年论坛和闭幕式7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俄现代文明”第三届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国际会议现场 主办方提供
在全球化时代增进中俄文明交流
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主持。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代表承办方致辞,并介绍了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优势与特色。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丽双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并阐述了本次国际会议对于增进新时代中俄文明交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Л.А.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教授代表外方学者致辞,她赞扬中国学者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作出的贡献,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具有思想引领作用。
郭丽双从文明论视角深入分析中俄文明特质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内在联系,认为中俄在吸收借鉴、批判超越现有文明形态的基础上,能够重塑新文明以反抗西方文明霸权和旧国际秩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具有现实合理性和文明论依据的国别化发展方案。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探讨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对这些挑战的理论回应,特别是关于人的创造性与被当作工具对待的问题。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回溯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提出资本、政治权力和劳动者这三种要素在社会有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区分各种不同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带来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教授回顾、梳理并分析了近10年来中国关于列宁研究的基本状况、热点与趋势,提出应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突出时代特征和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深化“三大体系”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全球化进程系А.Н.丘马科夫教授分析了俄罗斯和中国在现代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探讨了两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异同,以及如何结合本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中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方法论原则和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责任与努力。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孙建茵教授认为,对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展开研究,既需追溯其历史来路,也需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对话,才能使理论具有回应现实问题的价值,并以彼得·拉甫罗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译本为例,展示了译者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俄国本土化中的“桥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安启念教授表示,从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看,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和群众紧密联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以创新的理论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猛教授考察了列宁的《资本论》阅读与对于《逻辑学》的理解,认为列宁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形成了一种资本主义时代下的历史性辩证认识论,其核心在于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行动者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社会哲学研究室主任А.В.巴甫洛夫研究员谈到了重新激发对列宁的思想讨论的重要性,提出尽管列宁在俄罗斯的关注度下降,但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政治哲学研究中却重新成为关键讨论对象,特别是21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理论家如齐泽克等人对列宁思想的重新审视和积极研究,显示了列宁的思想在当代的持续影响力和相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任马寅卯研究员深入研究了伊里因科夫,认为其是一位“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采用跨学科方法,以及独立批判现实社会主义,展现了其思想的原创性和批判性。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俞良早教授主张应根据《四月提纲》重新审视列宁的思想,认为列宁所指的革命“第二阶段”实际上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庆霞教授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对于深刻理解全球化时代帝国主义的新形态、防范其垄断和识别其他特征具有启示作用,且在当今资本主义面临总体性危机,金融、文化、数字和生态帝国主义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列宁的理论仍显示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会议发言嘉宾之一 主办方提供
会议发言嘉宾之二 主办方提供
将当代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3场主旨发言与青年论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角度,介绍关于俄罗斯伦理思想、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流派与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译介过程以及数字社会主义思潮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丹主持。郭丽双与孙建茵教授首先代表中方学者进行总结发言,她们认为,本次会议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召开,增进了中外学者的交流,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莫斯科大学丘马科夫教授与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对于中俄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与中方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贡献智慧,回应全球理论关切。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求是学刊》编辑部联合举办。
会议发言嘉宾之三 主办方提供
会议发言嘉宾之四 主办方提供
嘉宾合影之一 主办方提供
嘉宾合影之二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