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育家精神融进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

2024-09-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4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教师素养问题作出的重要科学论断,将其融进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必能有效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战略。

  教师培养工作要义与

  教育家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师培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究其要义:一是将理想信念作为教师培养的根本要求。教师“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二是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养的第一标准。教师要永葆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职业道德、甘当人梯的教育奉献和风轻云淡的教育清醒,成为不断锤炼自身品格品行品位、心中始终装满学生的仁爱之师。三是将知识涵养作为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体系、精湛的业务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历史思维,能用深厚的理论功底、深刻的真理逻辑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四是将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尺度。教师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教育强国的基础性、保障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愈发凸显,教师培养工作由此愈加紧迫。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适时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意涵深刻、自成体系、意义重大。它不仅再次强调了先前一系列教师培养重要论述中的核心要义,而且首次明确了教育者的全球视野和天下责任,彰显出宏广的战略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博大的文化底蕴,开辟了新时代教师素养认知的新境界,成为做好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方法论。

  彰显“六个必须坚持”

  从本质上讲,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要义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都是“两个结合”的思维产物。马克思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的教育就是要结合生产劳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把握新时代教师培养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成就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创造性地转化了果行育德、品行兼修、躬行实践、矢勤矢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内圣外王等中华优秀传统师者观,系统地总结了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要义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要义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共同彰显着“六个必须坚持”。它们都坚持人民至上:把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置于首要位置,紧紧围绕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根本使命,服务于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它们都坚持自信自立: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文化自信,通过扎实的知识涵养和饱满的仁爱之心传递给学生,引领他们认清复兴重任,投身伟大事业。它们都坚持守正创新: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模式,以德施教、以德树人,实现了对高素质教师、“四有”好老师、引路人、大先生、经师人师统一者等一系列师者意蕴的继承与发展。它们都坚持系统观念:站稳唯物史观立场、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全局上、战略上系统把握新时代教师素养的核心要义、本质属性、科学内涵、逻辑体系和培养路径。它们都坚持问题意识:以深邃的历史思维和渊博的知识视野审视新时代教师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紧迫任务,以钉钉子精神瞄准要害,协同解决。它们都坚持胸怀天下:以高远的世界眼光和宽广的全球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公、仁、和”化成天下,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与

  教师队伍建设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崇德。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师德师风建设是基础的战略保障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我国教师思想道德风貌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大大提升。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文化沃土,铸就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红色教育历程,升华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彰显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报国为民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将它融进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实现其价值内核与党的教育宗旨、人民的教育期盼之间的融通共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

  教育是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的根本支撑,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归根到底要看教育强国。邓小平曾经讲过,实现教育工作的更快进展,关键在于“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我国教育强国指数现居全球第21位,比2012年上升28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不少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蕴含着鲜明的力学笃行导向、改革创新意识、实践求知方法、兼容并蓄态度和胸怀天下格局,将它融进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实现其综合素养与社会需求、国家战略的有机结合,是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躬体力行、常悟常新,不断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技能本领。

  教育家精神如何

  融进教师培养工作

  将教育家精神融进教师培养工作需要把握如下原则:一是战略统筹。以战略眼光看待这项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统筹规划长远性、全局性的融进目标和稳定性、实效性的融进方式。二是系统推进。以系统观念坚决破除有违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各种思想顽疾和体制弊端,有效推进教师教育观、人才观和高质量发展观建设。三是守正创新。既要守住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魂和源,确保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的政治方向和中国特色,又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终身创新学习,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本领。四是自信开放。既要将教育理论自信、教育制度自信、教育道路自信和教育文化自信贯彻始终,又要扎牢教育安全底线,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开阔教师眼界、提升教师涵养。

  可以采取如下举措: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的横向覆盖面和纵向穿透力,提高各方对融进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注重面上研究与解剖麻雀相统一的工作方法,研究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与新时代教师培养工作之间的融通逻辑与关联途径,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专题教育、实践调研与经验推广活动。二是以“大思政协同教学”理念,厚植家国情怀,助推融进工作。依靠多学科多领域师资队伍、线上线下教学联动平台、参与式沉浸式教学方法和联通性特色性授课专题来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学生真正领悟报国为民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一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价值内核。三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激发融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形成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主要从学术立项、课程设计、基地建设、成果展示、网络传播等方面考量融进工作。四是深入挖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嵌的问题意识和战略思维,深刻领悟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和方法为牵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知识、数字能力和数字素养。

  (作者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玲(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