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

2024-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大原则。深入阐释这一原则背后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经验及实践要求,对于推动落实这一原则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概括地看,这一总体性要求,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主体,要坚持改革为了人民、由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二是指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要坚持改革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运动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运动中,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和领导力量,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它奋斗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整个运动的唯一的价值主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始终如一地把人民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不仅如此,人民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愿、经验和行动对社会的发展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充分昭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正是基于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人民,必须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坚持改革为了人民,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人民的心声与诉求为价值先导,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这些需求,在深化改革各阶段,在各地区、各领域都会有个性化表现,需要在动态中分层分众及时准确把握。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要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这些都为及时准确把握人民诉求、切实推动深化改革,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但我们还应看到,在前进路上,还有不少民生难题亟待解决,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并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等方面做出重大部署,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改革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百余年来,我们党发展壮大并且创造历史伟业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就是依靠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并持续推动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境界、新高度。进入新时代,党紧紧依靠人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如近年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网购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都是亿万网民推动兴起的。
  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涉险滩、闯难关的变革,要取得这场深刻变革的根本胜利,破解发展中的新难题,化解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全面进步,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运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当务之急,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
  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从恢复高考到在农村推行“大包干”;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普及城乡义务教育到建立涵盖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党始终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满足广大人民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也注重满足人民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广泛的需求,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共产党这里,不是高高在上的宣传口号,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全方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扎实提升上。从这一根本要求出发,《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个必须坚持’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究”(2023MZD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审核:尹书博
  网络编辑:王晏清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罗浩(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