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4-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为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能,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这些政策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为乡村旅游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本质上看,乡村旅游的数字化是应用前沿数字技术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全链、全域、全局的升级改造过程,实现了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创造、转化和分享。

  数字技术是核心驱动力

  “数字化+乡村旅游”是数字与乡村融合发展产生的新业态。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能够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第一,推进实现乡村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构建数字化乡村旅游监管体系,强化现代科技在乡村旅游市场监测、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搭建旅游治理与服务平台,全方位赋能现代化旅游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旅游治理能力。借助智能化设备和无人机等技术,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旅游与数字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第二,提升乡村旅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建设智慧旅游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和精准营销,切实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前预订门票、住宿和餐饮服务,减少等待时间。采用云计算和移动支付,提升旅游服务效率和便捷度。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实时监测游客流量,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和行为轨迹,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为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留存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乡村旅游产品推广和营销,可以增加游客来源。增强“互联网+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与体验式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大力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第三,提高乡村旅游系统的风险抵抗和修复能力。拓展数字经济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联通旅游供需对接渠道,加强乡村旅游智慧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例如,拓展数字文博、数字演艺、网络直播等数字艺术形态,能够实现旅游数字化、要素资产化以及资源共享与数据流通,助力建立旅游统一大市场,实现在线、在地、在场的文化体验,为文旅产品及业态的创新提供新动能。同时,拓展数字经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扩大乡村旅游科技普及应用范围,提升旅游行业韧性,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

  第一,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通过引入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推动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能够使乡村旅游产业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界合作,推动乡村产业的全面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能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还可以彰显地方特色,提升吸引力,做强产业链,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能促进区域文化传播和保护,优化文旅协同,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第二,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数字技术通过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运营开发、营销服务、产业培育等各环节的持续赋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的服务质量,有力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及占有率,同时也加速目标客群对乡村旅游消费习惯与偏好的孵化培育,加速推动乡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实现革命性变革,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吸引游客,还能通过数字创意将地方特色与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为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同时,还能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

  第三,提升乡村旅游的治理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化统筹全域管理。同时,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供应链管理等各类数字技术实现互联互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数智化升级,提高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监测预警、精准治理和应急救援方面的治理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旅游环境。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为更好地实现“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通过数字化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完善区域乡村旅游现代化数字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有以下三个方面实施路径。

  第一,全域嵌入数字科技,促进乡村旅游要素优化与业态创新。打破数据对接壁垒,发挥数据共享的协同效应。加强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与要素流通中的作用,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并全面迈向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技术盘活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新动能。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通政府与企业等市场主体间的合作渠道,建构完善的数据资产转化以及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着力推进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等数据系统建设,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万物互联生态网络系统,以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力,助力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在创新驱动下,乡村旅游以高渗透性、高耦合性、高附加值的特点,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赋能产业更新,持续释放创新红利,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内容端、经营端与消费端全面向“数”转化、向“智”升级。鼓励乡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第二,培育创新产业形态,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空间。首先,培育创新产业、发挥带动效益,与当地农业、手工业、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创新产业发展动能。其次,打造数字营销,借助自媒体形成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视创新设计和文化传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故事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将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切实融入产品的宣传推广中。再次,打造乡村旅游优质服务供应链,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导游等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层次和满意度。积极探索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产业形态在乡村旅游中的多元应用,为乡村旅游发展拓展新赛道。最后,打造高附加值数字乡村文创产品和服务,加大品牌推广和营销力度,利用数字化技术、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有层次感地“出圈”。让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乡村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高层次创意人才红利持续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根基,坚持引育并举,强化人才动力支撑。聚焦数字旅游人才、文化科创人才、文化艺术人才等的培养,将研发、运营、管理、服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突破学科壁垒与行业界限,深化产学研之间的深度融合。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多元主体,通过搭建实践发展平台、实施人才政策激励等措施,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与区域、国家之间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设,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合作项目,实现人才要素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各环节中的流动,做好引才政策支持和用才机制建设。同时,加强对农民数字化知识技能的培训,注重普及数字文旅产业相关知识,提升农民数字技能。

  通过数字化转型、产业融合、服务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可以推动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高效发挥数字化在乡村旅游中的驱动作用,筑牢生态基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流动,使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经管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杜琨(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