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教”赋能师范生专业发展

2024-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应用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支教”模式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实时传输到农村,不仅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了可能,也为师范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实践平台,为师范生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互联网+支教”开辟教育均衡新路径

  “互联网+支教”模式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创新,在推动教育均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线上平台,该模式可以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实时传输到农村,有效打破城乡教育壁垒。

  具体来说,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城市教师和师范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农村教师、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机会;实现有效课堂互动,线上平台可以实现城市教师、师范生与农村教师、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体现多元个性化教学,通过线上平台,城市教师、师范生可以根据农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赋能师范生专业发展,师范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参与到农村教学实践中,亲身体验农村教育环境,大量的实践训练可有效促进其专业发展。

  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城市教师和师范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持续关注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长期的教学支持。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互联网+支教”模式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打破城乡教育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这一模式将发展成为我国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实践

  “互联网+支教”模式允许师范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接触不同地区的教育现状,师范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理念,增强教育情怀。该模式有几项突出功能。

  第一,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线上平台,师范生可以参与到农村教学实践中,亲身体验农村教育环境,了解农村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这种实践经验有助于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二,拓宽师范生教育视野。师范生可接触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学习到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学习,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提高其专业素养。

  第三,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线上平台,关注农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提供长期的教学支持,这种实践经历有助于师范生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培养其乡村教育情怀。

  该模式为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实践训练平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师范生将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

  优化“互联网+支教”模式

  为确保这一模式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这一模式。

  政策支持是该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这一模式的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互联网+支教”项目,形成多方合作机制;平台建设是该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高校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

  此外,平台应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操作界面,方便教师和师范生使用;师资培训是该模式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高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教师和师范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该模式的要求。积极应对现代教育发展的挑战,需在长期、大范围的“互联网+支教”实践中形成科学规范的效果评估机制,优化完善“互联网+支教”实践模式,以不断改善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切实为师范生专业发展和农村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支持。

  “互联网+支教”实践成效

  以安康学院为例,该校积极推进校地合作,精准对接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助力其信息化建设。具体而言,安康学院协助对口帮扶的中小学安装了必要的网络设备,并通过其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中心,精心搭建了“互联网+支教”平台,创新性地打造了“空中教室”。

  该平台针对性地培训了艺术、计算机、英语、体育等专业的优秀师范生,成功组建了七支“互联网+支教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安康地区贫困县区中小学的音乐、体育、美术、儿童阅读、英语等课程的“空中教室”实时支教活动。

  由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安康学院这一创新支教模式的实施,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不足的现象,受到地方政府和公众一致好评。通过“空中教室”实时支教,弥补了这些学校在音体美、儿童阅读、英语等课程的教师短缺,确保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保障了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显著提升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参与支教活动,师范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将来投身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深了师范生对农村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支教经历让师范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增强了他们服务农村教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支教实践让师范生深刻感受到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荣誉和价值,激发了其职业热情;为安康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这些经过实践锻炼的师范生,成为安康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为当地教育事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安康学院“互联网+支教”实践不仅为解决安康地区农村教育师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在校师范生专业发展和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开辟了新路径。其他如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开展了类似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构建高质量师范教育体系

  “互联网+支教”模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探索、完善“互联网+支教”实践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更优质、更均衡、可延续的师范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更多有利于“互联网+支教”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确保模式的持续完善。

  第二,深化师范教育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师范院校应结合“互联网+支教”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信息技术、远程教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

  第三,强化实践教育,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通过建立更多的“互联网+支教”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第四,促进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利用“互联网+支教”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倾斜,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第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展。建立健全“互联网+支教”的长效运行机制,包括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评价和激励等环节,确保模式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交流先进经验。与国际先进教育机构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外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我国师范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构建高质量师范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中小学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支教”模式,我们相信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系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2023JSY002)、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创新基金项目(2022YJBYB02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安康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杜琨(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