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加速向数字社会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数字乡村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直观体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但同时也面临多重挑战,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落后、乡村经济结构受限、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数字治理水平尚需提升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即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核心特征的生产力新形态,将传统生产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推进,为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需要积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促进数字乡村建设。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乡村建设底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重点关注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一是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夯实4G和光纤网络基础,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探索开展5G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建设一张覆盖面积广、运行速度快的高质量网络,确保各类信息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高效流通,逐步消弭“使用鸿沟”。二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各类村级服务站点及设施的设立、完善和维护,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好数据汇集管理、综合分析、整合运用作用,向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化、智慧化的商务信息服务和政务信息服务。三是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托原有的传统基础设施,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公路、物流、水利、电网等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互融,满足乡村数字经济的现实需求,全面支撑各领域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推动整个基础设施体系的智能集约化发展,为融合应用走向纵深做好铺垫。
以新质生产力带动农村数字经济,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意味着技术创新速度、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应用普及程度的大幅跃升,有利于良好数字经济生态的形成。为此,一是要强化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乡村新业态。要充分发挥数字应用技术的作用,对农村产业进行数字技术赋能,搭建面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领域、全产业链的数字平台,探索发展共享农田、共享农庄等新业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面向农村投放数字资源,推动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带动产业变革。二是要加快科技创新在产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数字经济也意味着商业模式变革,并不仅限于使用大数据、5G等现代技术,而且还涉及经营管理理念、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把传统种养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打造科技农业与智慧农业,探索新型数字化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创新代管代收、技术集成等农事数字化服务模式,加强涉农数据资源的汇聚治理,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同时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开发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数据产品和应用,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夯实数字乡村文化,巩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借助新质生产力挖掘乡村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实施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借助数字化手段,建设乡村文化数字云平台、乡村文化数字记忆馆等,将乡风民俗、传统技艺、农业生产等现实场景转化为数字场景,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时间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数字传播、数字科普,丰富乡村文化的展现和传播形式,实现乡村文化资源全景呈现、全民共享。二是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要统筹制定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鼓励科研院所、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常态化开设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培训班,通过实施外部激励与内在驱动切实提升农村居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和兴趣,培养能够获取数字技术、使用数字设备、甄别数字信息的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三是丰富乡村数字文化消费场景。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盘活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内容,催生乡村文化新内容,发展云演出、云直播、云录制、云展览等新形式,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多媒体技术创造新体验,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消费生态体系,促进文化消费渠道和消费方式的迭代创新,让云端文化消费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新质生产力优化数字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借助新质生产力破解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局限性的难题,构建优质的数字治理环境,探索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字治理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党建数字化。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现有网站、APP等工具,搭建多应用、多终端的数字党建管理平台,做好数字党建平台与其他数字政务平台的有效衔接,聚合党委、政府、社会团体等基层多元主体资源,打通各行业、各领域、各单位的信息堵点,夯实高质量党建数字底座。通过数字党建管理平台,实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管理、党务监督等模块的规范化、数字化,突破传统农村党建的客观条件限制,做到农村党建一图统览,打造智能高效的党建服务体系。二是构建乡村数字化综合治理体系。要搭建党群交流平台,及时收集村民诉求,通过线上议事机制的完善让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直接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同时,借助手机APP、小程序、微信群等技术工具推进“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的数字化,降低治理成本,构建更高质量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逐步完善“数字+网格治理”的协同治理体系,将区域内的安全监控、服务咨询、信息公示等基础治理数据与相关社会管理部门共建基础数据库,为跨业务、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开放接口。三是推进智慧村务建设。从各地智慧村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成果来看,依托智慧化平台进行乡村治理,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要继续推进智慧村务建设,及时公布党务、村务、财务等基本信息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基本台账,严格做到村级事务事前事后、线下线上同步公示,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以科技手段扎紧小微权力“电子围栏”,让农村事务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黔桂民族地区脱贫群体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实证研究”(23XKS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