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实践路径

2024-08-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前,学术界正在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闻学建设,努力建构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无法脱离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生动的新闻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坚守鲜明的“人民性”,面向人民大众,为人民发声,是中国特色新闻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路。

  践行“人民性”的新闻学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学的诞生。时任会长蔡元培提出,报刊要提倡革命,凝聚民众,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五四”时期的进步报刊,改造了沉疴已久的国民性,唤醒了大众的政治觉悟,承担起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

  家国情怀与人民情感,是中国近现代报刊的两大主题,也是新闻学“人民性”的文化根脉。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时,强调“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晋冀鲁豫根据地时期的《人民日报》,一方面向人民群众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启蒙群众;另一方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闻工作路线,就是在这样的新闻实践中得以形成。

  在近代中国新闻史上,“人民性”根植于记者群体的新闻实践。邵飘萍勉励报社同行“铁肩担道义”,范长江行走“中国西北角”,穆青一生都在践行“勿忘人民”。“人民性”中蕴含着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家国情怀和新闻理想,激励着他们不惧艰险、无畏前行,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奔走呼号。

  进入新时代,“人民性”被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作了进一步阐释:“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

  警惕新闻学“人民性”的消解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面对国内外复杂的舆论生态和新的传播格局,中国特色新闻学肩负着对内服务人民日益多样化的新闻消费需求、对外讲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以中国特色新闻学服务于现代化实践,需要我们在新闻学研究中保持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警惕一些做法对“人民性”的消解。

  一是不关注当下的新闻实践,只重视西方理论。在国际学术交流日趋活跃的当下,一些新闻学研究从西方新闻学理论中获得营养的同时,缺少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对西方理论形成“工具依赖”,失去理论创新的自主性。还有些研究不以中国当下的社会实践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不关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经验,而热衷于理论考古,陷入从理论到理论、以理论阐释理论的重复之中。

  二是只在意是否将学术成果发表在西方世界的期刊上。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发表的目的是分享新知识,或者为公共政策发展贡献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嘱托和期望。但有少数研究者不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而是以将学术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为荣耀,以国外的学术评价为圭臬。

  三是陷入细碎研究,缺少对宏大主题的关怀。无论是“微观旨趣”还是“宏观观照”,都是新闻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个别“微观旨趣”的新闻学研究,研究者陶醉于对细碎问题的穷究之中,尚未能回应当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微观旨趣”亦应有“宏观观照”的视野,从本土现象的微观聚焦,走向“国之大者”的战略研究,应立足中国实践,服务于建构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实践之路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人民新闻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中国特色新闻学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路。

  第一,“从人民中来”。在新闻学研究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关心中国大地上的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践上以人民为主体,恪守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和立场。

  第二,“到人民中去”。新闻学研究不能坐而论道,不能待在空调房里指点江山,而应深入到火热的实践之中,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围绕重大主题报道主动设置议题,做有现实关怀的新闻学研究。

  第三,“与人民在一起”。新闻学研究应树立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学术理念,面向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的发展实践,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记录人民群众的经验,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传播人民群众的诉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第四,“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需要是检验新闻学研究价值的最高标准。新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闻学研究应立足人民所需,致力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新闻学肩负的时代使命。

  总之,面向人民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应饱含家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中国实践,践行中国道路,回应现实关切,在新时代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中永葆青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信息分化及其治理研究”(23AXW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