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与弘扬

2024-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70年前,中国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准则。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70年后的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形势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劲力量。

  提出及应用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亚非拉人民渴望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并发展民族经济。世界殖民体系虽然瓦解,但冷战阴云笼罩世界,“强权即公理”依然甚嚣尘上。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积极谋求同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同印度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年4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由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原则的传播与实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并被载入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文件。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召开之际,周恩来总理依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一套贴合实际的方案以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充分展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有效运用。1955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万隆会议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各国和平相处与友好合作十项原则,更为深入地阐释和拓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1974年,第6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这些国际法文件都明确采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格局下的时代价值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外交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并被正式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领下,中国坚定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倡导国家间的平等合作。这一立场和行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和谐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多年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中愈发展现出深远的时代价值。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丰富和发展了《联合国宪章》,顺应国际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凸显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处理相似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关系,而且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当前,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有助于各国在差异和分歧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友好的对外关系,促进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合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亚非国家摆脱西方殖民控制、坚持走自己发展道路的集体觉醒,凝结了发展中国家对改变自身命运、追求变革进步的深刻思考,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与平等协调,促进了南南合作以及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全球南方”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者,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国际正义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旨在维护弱小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强调国家间的平等地位,认为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注重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干涉,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和冲突的发生,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提供基本准则。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倡导友好合作应对全球难题,维护世界正义,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动力与支撑。

  新时代的延续和升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造性发展,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要课题。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二者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70年前,为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时而生,主张国家间和平相处、互不干涉。70年后的今天,世界面临严重的安全赤字和发展赤字,亟须各国合作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摒弃零和博弈和地缘政治思维,通过倡导人类命运与共,逐步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最终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旨在解决所处时代阻碍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中国外交的鲜明旗帜。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初心,从倡导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相待,到主张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包容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赋予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包容发展的时代内涵。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提供了前进动力。它破除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于权力的痴迷,将关系和价值作为核心概念,改变了国际关系理论自冷战结束后即陷入停滞的局面;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向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实现历史飞跃,体现了对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由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些倡议的精神内涵和指导原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各国的平等地位得以捍卫,人民的共同利益得以维护,全人类共同价值得以深化,世界逐步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这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衷及目标。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历经70年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石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财富。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及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再一次焕发光芒,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将继续坚持主权平等的原则,夯实互相尊重的基础,汇聚共筑繁荣的动力,秉持公道正义的理念,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前行,探索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茜(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