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近日,江苏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再版佳作《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该书作为“思库文丛”子书系“学术馆”的重要作品,以汉代士人的个体命运为切入点,聚焦士人的身份转变,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全面呈现了士人从先秦时期怀抱道术、指点天下的自由知识分子,转化为东汉中后期内嵌于专制统治体制之中的科层官僚的全过程。
《士仕之间》由历史学者王保顶博士精心撰写,他通过系统梳理丰富史料,以简洁有力、清晰易懂的语言,揭示了汉代士人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演变轨迹,探索士人政治身份转变的历史意蕴,让我们窥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深层脉络。
上溯至春秋战国那个烽火连天、思想碰撞的时代,诸子百家之士心怀“天下大同”之宏愿,踏遍九州,游说诸侯,力求一展胸中抱负,实现心中的政治理想。当秦一统六国,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后,这些昔日的游士归宿何在?步入继秦之后的又一辉煌王朝汉朝,这些士人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折?他们的身份地位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王保顶指出,在两汉长达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士人的身份经历了三次显著的蜕变。首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游士整体上转为儒士,这是士人身份的第一次转变。然而,“君子不器”的信条让儒士轻视实践,在实务中显得力不从心,在王朝中处于边缘地位。
其次,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以行政手段强化士人的政治素质,促使儒士向士大夫转变,这是士人身份的第二次蜕变。士大夫阶层不仅精通儒学,更擅长实务,成为王朝的中坚力量。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士大夫挺身而出,与宦官、外戚抗争,为王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皇权的式微和两次“党锢之祸”的打击,士大夫阶层遭受重创,部分士人开始放浪形骸,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解脱,从而催生了名士阶层的诞生。这是士人身份的第三次蜕变,也是他们面对社会变革时的一种独特应对方式。
《士仕之间》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汉代士人身份演变的历程,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士人“学而优则仕”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在宦海浮沉中的坚韧与智慧。这些士人以自身的方式演绎了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学史遗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士仕之间》的再版在当今时代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古代士人精神与文化的契机,让我们在传承与发扬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