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特区大学使命

2024-07-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为我国奠定了更为成熟的制度基础和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深圳的使命,要求“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经济特区的发展需要依靠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依靠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特区大学应当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谱写特区大学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重要论断凸显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与经济特区的创办息息相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成立,既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动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新趋势的战略决策,也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排头兵”“先行地”“试验田”等作用。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崛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和创新中心,为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关注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深谋远虑、科学部署。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先后印发,为深圳经济特区赋予了新的使命任务,激励深圳经济特区朝着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在“双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经济特区得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新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将继续在推动改革开放方面勇攀新高峰。《意见》的发布更是对深圳的鞭策,激发了该地区在高科技、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活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正迎来崭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特区的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发挥核心引擎的作用,积极对接“双区”建设的发展需求,紧密契合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目标,为特区建设提供更多强大动能和势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特区大学应当在这一历史关头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个过程中,特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特区建设的支撑,更是肩负全国高等教育标杆的重任,将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注入新的活力。

  高等教育是特区取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重要内容,而特区大学则在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特区大学的使命在于积极响应国家与地方建设的战略需求,努力打造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样板,全方位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特区大学将紧密结合特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创新等多方面举措,为国家与地方建设注入智慧和动力。

  特区大学的使命紧扣服务国家与地方建设的战略需求,呈现出战略指向的明确性。一方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迅猛推进,特区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湾区建设需要具备综合能力、怀揣深厚湾区情怀的人才队伍,而深圳作为毗邻港澳的城市,在湾区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深圳大学作为深圳本土唯一的综合性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同时,积极筹建面向湾区的前沿性战略性大学科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在新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已经开启,高等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区大学将自身定位为城市的“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与城市共生共存。特区大学将通过积极推动特色学科建设,探索并构建区域特色大学新路径,为地方社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与湾区建设和先行示范区的紧密结合,为国家战略大局作出更为深远的贡献,为特区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战略基石。

  特区大学以打造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典范为使命,这一实践指向不仅是对学校自身发展的追求,更是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深圳的崛起为世人所瞩目,而其成功之道在于一直秉持改革创新理念,这也是特区大学在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的原因。《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深圳大学具备改革创新的原生基因和现实条件。深圳大学的快速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和“深圳创新”,彰显了特区大学敢想、敢试、敢为的办学精神。在4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率先探索新模式。深圳大学自建校以来,培养了近30万名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曾被誉为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的大学。同时,深圳大学科研创新能力居地方高校前列,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一部深圳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创新、实干为关键词的高校创业史,也是一部微缩版的深圳特区发展史。如今,在“双区驱动”的时代境遇下,深圳大学将继续奋发向前,保持改革创新的势头,突破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持。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对于一所特区大学而言,关键在于实现从“深大速度”向“深大质量”的全方位转型。当前,深圳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层次化的“本—硕—博”结构、学科布局以及基础研究方面尚存在诸多短板,构成转型瓶颈。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逐步推动建设深圳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体系,率先完成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从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特区大学智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特区大学力量。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韩卓吾(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