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属性来看,巴西具有拉美地区大国、发展中大国、现代化起步较早的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等多个重要身份。从对华关系来看,巴西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各领域合作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基本都处于领先水平。从全球治理层面来看,巴西也属于积极作为且被广泛认可的重要国家,同时也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南南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鉴于上述诸多代表性,巴西不仅一直是中国拉美学界研究的重点国别,而且也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国别案例。随着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符合党和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求应成为未来中国巴西研究的两大目标导向。
国内巴西研究的现状
巴西研究是中国拉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961年7月,经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拉丁美洲研究所,这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拉美研究的标志性起点。从时间上看,拉美研究属于中国起步较早的区域国别研究。作为拉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巴西研究在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后体现出以下三大主要特征。
第一,研究力量的“团队集群”态势明显。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拉美研究起步阶段至21世纪初,国内巴西研究力量分布较为分散。相比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湖北大学(1984年前称为武汉师范学院)在巴西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巴西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巴双边关系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以拉美研究见长的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校对巴西研究给予了更高重视,建立了专注巴西国别研究的中心与团队。例如,北京大学在2004年成立巴西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在2009年成立巴西研究中心,这两个研究中心均由巴西总统卢拉在华访问期间亲自剪彩揭幕。之后,湖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也相继成立了巴西研究中心。总体来看,上述四个研究中心在研究力量规模、学术产出、学术传播与交流等多个方面均体现出明显的团队集群特征,研究侧重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在期刊论文、智库报告、交办课题等方面均尝试有组织科研模式,利用团队成员多学科背景探索符合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方向的巴西研究新范式。显然,要实现这种区域国别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团队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条件。
第二,研究视角呈现多学科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巴西研究基本以文学、历史学、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等几个学科为主,关键原因在于研究群体规模有限。随着国家对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日益重视,国内高校陆续建立了60余家拉美研究机构,加之中巴双边关系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国内社会对巴西的认知需求,巴西也逐渐成为其他学科研究的重要国别案例。近十年来,部分学者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语言学、地理学、医学、艺术学等学科视角对巴西进行了颇具创新性的研究尝试。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巴西研究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升中国巴西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未来巴西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造了条件。
第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更趋均衡。中国学术界对巴西研究的选题与不同时期的中国国际地位变迁、中巴两国发展阶段、中巴双边关系发展水平等因素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21世纪之前,中国的巴西研究多以基础研究为主,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学等多维度对巴西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其中就包括诸如民众主义、进口替代工业化、新自由主义改革、城市化发展、现代化模式、依附理论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近20年来,在保持对基础研究持续关注的同时,中国的巴西研究呈现出两个新特征。一是加强对巴西左翼文学、巴西移民史、巴西环境史、中巴人文交流史等较为冷门选题的关注。二是应用对策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显著增多。这些研究不仅进一步拓宽了巴西研究的分析视野,较好地衔接了历史与现实,而且也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巴西研究在经历几代学人的努力后已有一定基础,并且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客观来讲,中国的巴西研究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中国的巴西研究尚未获得与巴西国际地位、中巴关系密切程度相匹配的学术关注。总体来看,国内学术界对各区域国别的关注程度与该区域国别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基本相符。近20年来,“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一直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布局。从上述四个大类来看,除周边国家以外,巴西在其他三类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但是,巴西的多重代表性及其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中国学术界的足够关注和重视。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可查数据为例,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巴西国别项目仅为7个,其中国际问题研究类占3项,世界历史学科占2项,教育学占1项,冷门绝学占1项。与之相比,同期受资助的土耳其国别项目有18个,南非国别项目有21个,澳大利亚国别项目有27个,伊朗国别项目有30个。显然,巴西研究在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反映出当前中国的巴西研究在知识供给、社会需求两端均不充足的现实问题,供需两弱也是中国的巴西研究面临的最大现实挑战。
其次,中国的巴西研究尚未建立有效的人才供应链。一直以来,中国的巴西研究力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专业人才;二是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等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然而,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巴西研究的人才供应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小语种人才对学术转型存有顾虑,而其他专业背景人才或流向更为热门的区域国别研究,或对巴西国别研究所需的小语种能力存有畏惧。由于不具备畅通有效的人才供应链,中国的巴西研究群体规模非常有限,而兼具小语种和学科背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无疑是制约巴西国别研究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
最后,中国的巴西研究在理论化、学理化方面存在短板。与其他区域和国别研究类似,中国的巴西研究同样存在显著的理论化、学理化困境。问题症结可能主要在于理论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两者存在一定的路径差异,理论研究是超越个体的普遍规律总结,而传统的区域国别研究则更关注研究对象的特性,甚至有时否定理论的普适性。可喜的是,中国的巴西研究已有一些向理论化、学理化转型的尝试,但总体来看,理论阐释和学理分析在中国的巴西研究中运用得仍然较少。
未来发展方向
为响应国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的要求,中国的巴西研究应在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首先,加强“三维视角”的学术意识。一是全球维度。学术界需要对巴西在全球坐标中的位置变迁有清晰的认知,进而理解巴西的行为逻辑以及与全球不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机理,不要将巴西视为孤立的研究对象,而要结合国别微观和全球宏观的不同视角。二是历史维度。中国的巴西研究需要打通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的关联,提升学术研究的穿透力和说服力。侧重历史研究的学者应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延伸思考,体会研究选题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主攻现实研究的学者则应通过回归历史发现规律,判断趋势。三是学科维度。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定位是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学科导向应成为包括巴西研究在内的区域国别研究需要着力加强的方面,运用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努力提升巴西研究的规范化、学理化和理论化,实现高质量的巴西国别研究。
其次,构建“三向融合”的学术共同体。一是国内巴西研究机构之间应加强开放式协作,共建巴西研究人才供应链,强化学术研究的有效分工,探索科学有效的共享模式,以化解巴西国别研究力量薄弱的困境。二是巴西研究应向国内各学科学术共同体保持开放,主动融入各主要学科的学术讨论氛围,借鉴先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以解决巴西国别研究中理论化和学理化的现实短板。三是中国的巴西研究还应加强与海外巴西学界之前的学术对话,了解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选题,展示中国的研究视角和立场,从而提升中国巴西研究学术界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