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

2024-0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大国之学在国内发展迅速,学术界对于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讨论也日益多元且不断深入。其中,跨学科与问题导向、纵向与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实证主义和田野调查都是进行区域国别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法。

  跨学科与问题导向的方法

  有关区域国别学,跨学科研究是学术界公认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这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多元化密切相关。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语言文学、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显然,有关研究必然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有学者提出,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环境学等构成这一领域的学科基础。上述学科基础可分为四个维度:空间维度,包含地理、环境、领土、网络等按照地域和空间划分的维度;历史维度,即基于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历史经验的维度;文化维度,包含语言文字、宗教、文化等人文学科领域;社会维度,包含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领域。这些维度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其中,空间维度需要自然科学学者的参与,历史学者、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学者则分别集中于后三个维度。除了上述学科专有的研究方法外,有一些理论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如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民族国家构建理论、文明理论,它们都是区域国别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

  不过,跨学科只是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众多,学者很难穷尽所有知识,更遑论有关理工科的知识了。因此,从操作层面上看,跨学科就变成了一个学科群的方法,即根据个人的研究兴趣和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确立若干学科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这就是问题导向的学科群方法。例如,有关国别政治和区域政治问题,以政治学为主,辅以经济学、社会学、世界史、现代化理论、民族国家构建理论、国家/社会分析法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关国别经济和区域经济问题,以经济学为主,辅以政治学、社会学、世界史、现代化理论、教育学、科技史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关国别和跨国民族问题,以民族学、人类学为主,辅以政治学、社会学、世界史、现代化理论、民族国家构建理论、国家/社会分析法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导向还涉及另外一个方面,即不同的区域各有其侧重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例如,在中东研究方面,有政教关系、部落与族群、民族主义等;在拉美研究方面,有经济发展战略、贫富分化等。

  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方法

  纵向比较即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研究,通过历史溯源探讨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演变的基本原因,同时通过分析现实问题深化历史研究,这是时间的“双向奔赴”,涉及区域国别学的历史研究和现状研究两个领域。

  事实上,区域国别方面的许多实体、观念、习俗,如民族、族群、国家、宗教、教派、文化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例如,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的形成可以追溯至距今1400多年的7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历史则更为悠久。此外,亚非拉世界的政治经济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殖民征服、扩张、统治和剥削造成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结果,因此历史研究是打开当今亚非拉区域国别问题之锁的一把钥匙。一方面,用“长时段”的概念和方法来探讨“短时段”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现实又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活生生的宝贵素材。因为历史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每一代历史学家只能根据他们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出判断和得出结论,从而受到时代的限制,而后续的历史则为下一代学人提供了研究样本。就区域国别研究而言,当下的区域国别现实则为区域国别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迪。

  横向比较即空间上的跨区域、跨国别研究,它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当人们说某个区域具有某些特点时,事实上是在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尽管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例如,人们谈论中东地区政教合一的传统时,客观上是在与欧洲国家近代以来的政教分离进行对比。一般认为,每个区域在文化上存在其明显的特点,如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南亚地区的印度教、佛教文化,东南亚地区包括伊斯兰教、佛教和儒家在内的多元文化。然而,每个地区内部不同国家之间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涉及文化、宗教、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因此,比较方法于区域国别研究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应当做到的是,研究区域,但不局限于区域。

  如前所述,在研究亚非拉问题时,西方是研究者一个重要的比较模板。这不仅因为历史上西方曾经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参照对象,而且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弊端都是值得研究者认真探讨的问题。此外,尽管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不包括中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亚非拉地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发展中大国。因此,作为中国学者,我们理应对身边发生的种种变化给予关注和思考,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从而拓宽我们对亚非拉国家的研究视野。

  实证主义和田野调查的方法

  作为以具体的区域国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区域国别学与世界史一样,实证主义也是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换言之,学者进行有关研究需要积累丰富的资料,包括多语种的各类文献、实物、视听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出最终结论,用历史学的术语即“论从史出”。在上述研究过程中,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理论只能用于指导,而非替代研究,否则区域国别学将成为言之无物的空中楼阁。当然,对于研究资料必须进行鉴别,去伪存真,确定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建立长期研究使用的数据库,进行材料的数字化,实现材料的交流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的掌握至关重要。而且,语言的重要性不仅涉及英语、法语这样的语言,尽管它们对殖民地、大国外交、国际组织等的研究极具意义,但更多的是国际学术界的通用工作语言。语言真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国使用的小语种,如中东研究领域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和希伯来语等。

  也有一些学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积累,可以从具体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归纳出独特的概念和理论,并推广到其他类似个案,这就属于研究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了。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任务,要求我们义不容辞地进行独创性的区域国别学理论探索。

  区域国别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书斋式的文献研究,还应当包括到对象国开展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去熟悉环境,发现问题、获取资料。只有到对象国的城镇乡村,接触社会的不同现象和人群,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展问卷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从而获得有关对象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准确知识和原始资料。

  (作者系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吕佳(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