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三种资源发展中国特色经济学

2024-0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增长奇迹,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有些先进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与此同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整体还相对滞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是我国学术界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这一思路和方法是将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具体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以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特别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思路,同时借鉴汲取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成果。

  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主要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站在雇佣工人的立场上,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问题,思考和设计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并以此促进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同时,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推动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对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一场革命——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更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因此,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上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理论层面总结概括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历史经验,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其次,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或特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应,重点在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和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不难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特殊”上。一是特殊的国情。中国有14亿多人口、56个民族,是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发经济体,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等。二是特殊的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当前正在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三是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如集体主义、团结互助、天下为公、“大一统”“和为贵”“仁义礼智信”,等等。四是特殊的经济问题。特殊的国情和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产生了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加之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形塑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与组织模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或现象,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增速偏低,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尚待加大培育及弘扬,如何把“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正确处理好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和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等。

  最后,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指借用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一般性的研究成果。

  和任何事物一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是一种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其一般性体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微观主体自由选择和市场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西方经济学在它产生之初就具有二重性: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提供理论支撑甚至进行理论上的辩护,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体制已经确立,西方经济学家不再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更多关注资本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诸多现实经济问题,如供给、需求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利润,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影响,为什么有时候失业率过高,哪些因素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快慢,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和进出口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制度与体制上的特殊性,显然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主要是借鉴西方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对这些市场经济一般性问题进行研究而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加快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添砖加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逐渐用开放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西方经济学。我们对西方经济学既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采取盲目崇拜、简单套用的态度,而是应该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不科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批判、扬弃,而对有益的方法和内容要借鉴、消化、吸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包容性、创新性发展。当前,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概念、理论、观点已经融入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之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引入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学科分支,预期、人力资本、机会成本、全要素生产率、交易费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现代经济学概念术语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成为我国统计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方法,等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需要创建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学理论。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通过融通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以及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这三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进而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天悦(报纸) 张赛(网络)】